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大田试验方法,运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对黄淮海夏玉米生态区广泛种植的22个玉米品种产量及构成因子差异、不同生育时期干物重、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净同化率、作物生长率变化、植株养分吸收及养分利用效率、叶绿素和光合速率及子粒灌浆速率差异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期筛选高产稳产玉米杂交种,为夏玉米的超高产筛选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历时2年,于2007-2008年在浚县农科所试验园区内进行。本研究的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玉米的产量取决于构成产量的三要素,即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其单位面积穗数取决于品种的种植密度,而穗粒数和千粒重主要取决于品种的特性及品种的自身调节能力。当产量三要素协调时,产量才能达到理论上的最大值。其中单位面积穗数对产量贡献较大,但千粒重和穗粒数在不同密度下对产量的贡献截然不同。在60000株/hm2左右密度下,主要靠提高千粒重来提高产量,在52500株/hm2左右密度下,主要靠提高穗粒数来提高产量。同时产量构成因素之间又相互制约。因此要获得高产就要抓住主要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高产玉米杂交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应该是穗粒重在207g左右,千粒重在368g左右,粒数在3500粒/m2左右。因此一个高产玉米杂交种应具有单位面积粒数和粒重较高双重优势。另外,倒伏、倒折严重影响玉米灌浆,从而影响玉米的千粒重,导致玉米产量降低。因此抗倒性已经成为黄淮海夏玉米区选育品种的一个主要目标,在黄淮海夏玉米区,应把耐密、抗倒、抗病、结实性好的中大穗玉米品种作为今后的选育目标。2、高产玉米杂交种的叶面积发展动态表现为前快、中稳、后衰慢。不同种植密度的高产田的叶面积应当具有一个适当的指数,叶面积过大,相互遮阴,同样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在60000株/hm2左右密度下,应以最大叶面积指数在4.75左右,全生育期光合势在320万m2·d/hm2左右为宜。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密度组共同的变化是乳熟-吐丝期的叶面积增长率,这个时期的叶面积指数是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低密度品种是在吐丝前的一个时期的光合势对产量影响大,高密度品种则是吐丝后的一个时期的光合势对产量的影响大由于玉米的产量主要来自于吐丝以后叶片的光合作用,因此高密度的品种更容易获得高产。叶面积适中,光合势高,吐丝后占有比例大是高产玉米杂交种的必备条件。高产玉米杂交种群体不但要有较大的适宜叶面积指数,还要有一个合理的群体动态。此外高产玉米杂交种应具有后期叶面积指数相对衰减速率较小,最大叶面积持续时间较长的特点。3、籽粒灌浆期是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生育阶段。玉米的产量受灌浆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较大,灌浆速率受基因型和环境条件的共同影响。灌浆时间的长短和灌浆速率决定了玉米灌浆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高产玉米杂交种应该具有在乳熟期至蜡熟期净同化率和作物生长率都较高、蜡熟期至完熟期净同化率水平较高,作物生长率衰减慢,吐丝后干物质积累强度大,籽粒灌浆强度大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52500株/hm2的玉米品种授粉后30-50d灌浆对增产作用大;60000株/hm2的玉米品种只有是灌浆后30-40d和50-55d这两个阶段的灌浆对增产有利。从本试验研究看,玉米晚收10d,产量可增加12.7%-15.5%,因此在黄淮海夏玉米生态区,应该大力提倡玉米适时晚收,即在玉米苞叶发黄时推迟8-10d收获。4、玉米不同品种间较大的粒叶比有利于高产。本试验中,以粒数与叶面积的比值来看,高产玉米杂交种平均粒叶比为716粒/m2叶,以粒重与叶面积的比值来看,高产玉米杂交种平均粒叶比为266g/m2叶,产量分别占两个不同密度群体第一位的浚单18和登海602的粒叶比都是最高的,说明较高的粒叶比有利于高产。5、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各器官氮磷钾养分含量不同,不同玉米品种之间各器官养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玉米品种之间在各生育时期氮、磷、钾总积累量存在差异。总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植株对氮的吸收在整个生育过程中有两个高峰期,其一为从拔节期到大喇叭口期,是玉米对氮素吸收的高峰期,其次为吐丝后20d至吐丝后40d。玉米植株对磷、钾的吸收在整个生育过程中都只有一个高峰期,磷的高峰期是吐丝到吐丝后20d,这一阶段玉米植株所吸收积累的磷素最多;钾的高峰期是拔节期到大喇叭口期,这一阶段玉米植株所吸收积累的钾素最多。拔节期前玉米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积累最少。由此可见,在拔节期之前,玉米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积累量较低,可以施用一部分底肥,促进苗期生长,拔节期到大喇叭口期及灌浆期对氮、磷、钾的需求量比较大,特别是从拔节期到大喇叭口期,因此,在拔节期要进行追肥,以满足玉米生长发育需要,在吐丝之后,也可适当追施粒肥,有利于产量的提高。同时我们应该按照不同玉米品种不同生育时期的氮磷钾吸收和积累规律,合理施肥、科学施肥,使其肥料达到最大利用率,达到高产的目的。6、高产杂交种应该株型紧凑,株高适宜,穗位株高比适当,有较强的抗倒伏能力,有较好的抗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