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尼菲蓝状菌酵母相细胞外囊泡介导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g_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马尔尼菲蓝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TM)感染好发于免疫力低下人群,尤其是AIDS患者。基于AIDS患者居高不下的现状以及近年来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TM感染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TM感染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其症状包括发热、肝脾肿大、溶骨损害和皮肤破损等,感染后期更会出现严重的TM全身播散性感染,这也是造成TM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揭示TM致病机制,推进TM诊疗进程显得尤为迫切。目前虽有部分研究证实黑色素、过氧化物酶和MP1等是TM重要致病因子,但其具体致病机制仍不明确。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大多数有机生命体释放的双层脂质纳米结构,大小为100-1000nm,包含功能学蛋白、核酸和脂质,可作用于靶细胞发挥多种生物学效应。目前有多种真菌已被证实可以分泌具有生物活性的EVs,参与后续免疫反应,但目前尚未有关于TM-EVs的研究报道。我们的课题主要立足于TM-EVs,另辟蹊径,研究其与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进一步探索TM致病机制,为临床诊疗提供新视点。研究内容和方法:首先体外提取并通过密度梯度纯化TM培养上清液中的EVs,分别用电镜(TEM)和纳米颗粒分析仪(NTA)对TM-EVs进行形态和粒径表征。基于荧光共定位实验建立TM-EVs与小鼠巨噬细胞共孵育模型,研究TM-EVs对小鼠巨噬细胞的炎症刺激作用。通过酶解实验逐个破坏TM-EVs成分,观察其水解前后刺激小鼠巨噬细胞炎症变化情况,从而明确TM-EVs主要致炎成分。最后经蛋白组学分析TM-EVs刺激前后小鼠巨噬细胞的蛋白表达差异,初步探讨TM-EVs致炎机制。研究结果:体外实验证实TM-EVs主要位于20%密度区间,平均直径大致为170 nm,呈典型的“杯状”双层脂质结构,同时体内实验也证实了 TM-EVs的存在。荧光共定位实验表明小鼠巨噬细胞可以主动吞噬DiI标记的TM-EVs,且主要依赖于肌动蛋白。实验结果显示TM-EVs不仅可以显著促进小鼠巨噬细胞活性氧(ROS)和一氧化氮(NO)的产生,还可以提升其分泌IL-1β、IL-6和TNF-α等炎症因子的水平。此外,TM-EVs还可增强小鼠巨噬细胞的抗原呈递能力。酶解实验表明TM-EVs主要通过蛋白发挥炎性刺激效应,TM-EVs蛋白组学也揭示了其含有多种毒力因子。差异蛋白组学分析结果表明TM-EVs刺激巨噬细胞后,其上调蛋白主要富集在NF-κB相关通路上,qPCR实验证实其NF-κB p65的mRNA水平显著上升,p65和IκBα磷酸化水平显著上升。NF-κB活化抑制剂BAY 11-7082则可显著抑制TM-EVs致炎作用。此外,通过siRNA干扰实验初步猜测TM-EVs部分依赖于TLRs受体发挥致炎作用。研究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TM-EVs可活化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状态,并初步证实TM-EVs主要通过TLRs和NF-κB发挥致炎效应。
其他文献
背景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因异位骨肥大和后纵韧带钙化引起的多因素疾病。其骨化物不断生长,最终压迫脊髓和/或神经根,导致肢体感觉和运动障碍。胸椎OPLL病情复杂,只能手术治疗,但既往的手术方式难度大,且并发症多。胸椎椎体前移内固定术(TCAF)作为一个新的手术方式,在实现了脊髓直接减压的同时,又避免
第一部分:中文版手机依赖性问卷(MPIQ)在大学生中的效度和信度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广州某一高校的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的在线问卷调查探讨中文版手机依赖性问卷(MPIQ)在大学生中的信效度。研究方法:在广州某一高校便利抽样选取在校大学生2122名,在线上使用中文版MPIQ评定被试者手机依赖情况。1个月后,选取其中的60名测评中文版MPIQ以评定重测信度,并应用ROC曲线评估不同划界值的的灵敏度和特异
研究背景: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是造成世界范围内季节性流感的主要病原体,其中一些分型的甲型流感病毒株会导致人和动物较高的死亡率。由于甲型流感病毒(IAV)抗原易变异且亚型众多,极易引起大范围流行,给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所以预防和控制流感病毒感染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目前常用的抗流感病毒药物主要是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和M2离子通道抑制剂,然而这些药物的耐药性已经不断被报道,因此迫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南京市三所综合大学新生自杀观念的发生率;以及从社会人口学、心理因素方面探究可能影响大一新生自杀观念的因素。研究方法:2018年9月,对南京市三所综合大学8811名新生进行一项自我报告式心理健康问卷调查,自我报告式心理健康问卷包括了:(1)自制一般情况性问卷(性别、年龄、父母离异、单亲家庭、吸烟、饮酒、精神障碍家族史、精神障碍既往史、自杀家族史、自杀既往史);(2)贝克抑郁量
研究背景血管相关迁移细胞蛋白(Angio-associated migratory cell protein,AAMP)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广泛分布于多种类型的细胞中。现今已知研究发现AAMP在内皮管的形成、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及参与了与细胞黏附、迁移和增殖相关的信号转导过程。然而,AAMP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尚未明确,本文第一部分对AAMP在结直肠癌生长作用进行探索。环状RNA(circu
背景: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及年轻化趋势,尽管宫颈癌治疗方法在不断完善,但总体预后仍不理想。研究发现,FOXF2可以抑制宫颈癌细胞体外增殖、迁移、侵袭以及成瘤能力,其低表达预示宫颈癌患者预后较差。RB是细胞周期调控的关键参与者,与E2F转录因子结合形成复合物,直接抑制E2F转录活性,从而控制细胞生长和分化。有关研究显示,FOXF2可通过阻滞RB
红树植物是指一类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洋潮间带的木本植物,可分为真红树植物和半红树植物两大类。木果楝属(Xylocarpus)植物属于楝科(Meliaceae)真红树植物。柠檬苦素是其产生的独特天然产物,由于其复杂的笼状结构和抗真菌、抗肿瘤、抗疟、拒食杀虫等一系列生物活性,在本世纪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本论文通过95%乙醇提取、乙酸乙酯萃取、正相、反相硅胶柱层析以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纯化的
研究背景及目的前人研究发现情绪冲突控制可能靠前扣带皮层的“情绪控制系统”抑制情绪性干扰刺激的加工。然而,情绪冲突的加工机制尚未在记忆层面得到证实。根据之前研究,我们提出假设:如果在冲突条件下情绪性干扰刺激的加工确实被抑制,那么干扰刺激的记忆编码可能会被削弱,并且其记忆提取成绩可能会变差。本实验旨在探索情绪冲突加工对记忆编码和提取的作用及其神经机制,从记忆角度验证情绪冲突控制机制。研究方法我们采用了
研究背景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全球单因素致死率最高的传染性病原体,主要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引起。去泛素化是泛素化的逆反应过程,主要表现为靶蛋白上的泛素链被分解,泛素分子单个解离的过程。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5(USP25)是去泛素化酶家族中研究较多蛋白的一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USP25在介导内质网蛋白质降解、调控TLR
目的及意义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阐明局部缓释表皮生长因子是否能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性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愈合,并观察其安全性。因此,我们设计、开展此项多中心临床研究,旨在探讨表皮生长因子促进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愈合的临床疗效,以及相应的干扰因素;研究结果有可能使部分高危的吻合口愈合不良患者获得更强的愈合率和更少的术后并发症,从而导致更低的复发几率。研究方法筛查直肠癌患者,行新辅助腹腔镜TME手术,术后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