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对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的关注度也在与日俱增,自然而然,其中极为重要的传统民居也被赋予了新的期待。同时,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对传统民居的保护和改造也被提上日程。受气候和地形条件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种类的传统民居,而每种传统民居室内热环境具有一定特殊性,与现代住宅差别较大。笔者通过查阅重庆地区传统民居相关资料,发现在研究中普遍忽视了民居类型的特殊性,且大多仅仅给出了定性的分析,极少涉及定量的评价。因此,本文以实测、调研数据为基础,加入定量的形式,试图对传统民居热环境进行研究。重庆地理位置特殊,受南北方气候和文化影响,在民居围护结构中出现了厚重型和轻薄型两种不同的墙体结构,加之,重庆多山地、丘陵,因此产生了很多适应山地地形的营造技术,这也是重庆传统民居区别于其他地区传统民居的特点。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传统民居研究现状整理归纳,借鉴其研究方法和结论,以期对本文的研究有所帮助。后对重庆地区传统民居进行分类梳理,大致有以下四种类型:夯土民居、石砌民居、编竹夹泥墙民居和木夹壁民居。通过收集资料,制定调研方案,实地调研不同民居类型,了解了居住者对传统民居室内热环境的主观感受、主观适应性和相关的生活习惯,同时对传统民居围护结构现状进行整理归纳。随后,对调研中典型民居室内热环境各项参数进行深入测试分析,计算其APMV值,衡量其室内热舒适度状况。据分析,重庆地区传统民居室内热环境营造技术包括室外环境利用、室内空间分析、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和细部构造四个方面。在重庆传统民居中夯土民居室内热环境最好,而厚重型的石砌民居室内热环境较差,而另外两种轻薄型民居编竹夹泥墙民居和木夹壁民居室内热环境状况类似,这说明,室内热环境受周边环境影响较大。传统技术对于解决民居夏季室内热环境有较大作用,厚重型和轻薄型分别采用“堵”和“疏”的方式可以获得较好的舒适度。但是在冬季,民居室内普遍缺乏热源、围护结构作用有限的情况下,传统技术对于提升室内舒适度作用有限。研究传统民居热环境的意义和目的在于,掌握现存常见传统民居的热环境现状及传统热环境营造技术,希望对传统民居以后的改造和新建提供一些帮助,来提高居住者的热舒适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