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之下,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等项目的建设,乡村社会面貌正悄然发生着可喜的变化。但不可否认的是,乡村社会发展依然面临一些困境,从乡村边缘化、空心化到乡村文化断裂,乡村治理人才逐渐流失,乡村社会治理主体明显萎缩。在这种复杂的治理背景下,全国各地兴起了一种“新乡贤”返乡报效桑梓的现象,“新乡贤”一词逐渐走进学者们的视野,并引发广泛讨论。新乡贤群体对乡村治理的实际参与在实现乡村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同时,为乡村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本研究中将传统乡绅视作新乡贤的前身,而新乡贤作为传统乡绅的新诠释,是对乡绅的继承和发展。研究乡绅是研究新乡贤的基础,对乡绅问题的研究为当下新乡贤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历史依据,基于这个前提,本研究首先围绕传统乡绅对乡村治理的参与以及新乡贤对乡村治理的参与两大部分,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历史分析法,对现有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其次,在把握现有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与文章研究主题相关的“乡绅”、“新乡贤”以及“乡村治理”概念进行界定,同时在“多中心治理理论”、“社会资本理论”以及“精英理论”的指导下,更加准确的把握文章研究内容。再则,新乡贤之所以能够参与到乡村建设中去,主要是基于历史惯性下对乡绅治村的传承、难以割舍的乡土情结、政府顶层设计的保障以及对乡村治理困境的回应。同时,新乡贤对乡村治理的参与,带动了乡村资源回归、引领了道德文明风尚、提升了基层自治能力以及推进了法治文化建设,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本研究主要运用案例分析法、实地调查法以及历史分析法,相对于学界当下对发展较为成熟的浙江、江苏以及安徽等地区的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研究,本研究以贾岭镇马店村为载体,以其新乡贤乡村治理参与的情况为研究对象,将研究的视角投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不太发达、新乡贤发展模式尚不成熟地区,使得研究具有了更加典型的借鉴意义。首先,基于对贾岭镇马店村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对马店村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着的新乡贤群体的断层与“虚假繁荣”、新乡贤治村中村民对新乡贤群体认知存在偏差以及新乡贤群体与村两委的关系定位不恰当、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缺乏动力和监管机制等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在直面马店村新乡贤治村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分析了问题存在的深层次原因:新乡贤“回不来、留不住”、新贤及乡贤文化的认知存在偏差以及新乡贤治村规制和支撑制度不健全等。在以上问题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推进新乡贤治村的相对应策略,针对新乡贤群体断层与“虚假繁荣”问题,从“回”和“留”的角度,建立强化国家政策层面的引导、建立新乡贤参与治理的互动平台、主动发现新乡贤,建立新型乡贤组织;针对新乡贤治村中村民对新乡贤群体认知存在偏差以及新乡贤群体角色定位不准确的问题,建立强化对新乡贤的身份认知和精准其角色定位;就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缺乏动力和监管机制问题,构建结构化的激励和“有进有退”的约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