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被媒介人士称为“公共事件元年”,公共事件经由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甚至是手机媒体的共谋、博弈并追踪、推动,造成轰动效应并制造大量的受众反馈,激发社会反思、影响社会建构。因此研究这些事件发生后媒介的回应和作为,无论对社会还是对媒介本身而言都具有当下的现实意义。本文从07年众多的公共事件中选取了三则案例,就媒体对他们的报道进行文本分析,案例分别是“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华南虎照之争”、“厦门PX风波”。 这些案例与国家、社会、个体权力、资本、大众等一组系统词汇发生了深刻的牵连。本文对它们的分析意在展示传媒对同一事件的多元呈现、多元建构,及这种“多元”背后媒体对话语权、解释权的争夺,进而对这种“争夺”作出一定的价值判断,并探讨这种争夺背后是哪些“框架”在起作用。文章还关注到网络传媒和手机传媒对这种争夺的介入。最后,对事件中涉及关乎社会进步的话题作出思考:如当下的舆情生态、媒介多元话语与社会转型、媒介公共领域、市民社会、及网络环境之下的公民表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