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lgl520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国际国内局势诡谲多变。全球化的深层推进增强了文化的交流,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丰富了教育资源,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积极影响。但多元文化互相激荡、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社会矛盾错综相连,又使得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外部环境更为复杂,弱化其引导力。大学生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预备队和生力军,加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党和国家培育时代新人的中心环节,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客观需要。党和国家反复强调,要重视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将爱国主义精神铭记于脑,厚植于心。2019年《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应时而发,为做好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新时代大学生多为“00后”,性格独立,强调自主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够稳定,爱国主义思想与行为极易被不良信息所影响,阻碍其形成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弱化其国家认同。这既影响个人全面发展,也阻碍现代化强国的建成,更不利于中国梦的实现。目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总体上呈现良好态势,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的思想方面:一是在践行中国梦过程中,对个人的角色认识模糊;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政党认同度有待提升;三是在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过程中,文化认同有待增强;四是爱国情感和爱国态度容易走向极端,理性程度有待提升。从教育角度分析,主要是由于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与社会热点结合不够紧密,缺乏现实性;教育载体的选择与运用较为单一化,缺乏综合性;家庭环境、校园环境、网络环境相互交织,导致复杂性;教育方法形式单一,侧重理论讲授,缺乏实践性。进入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指导,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主题,依据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的本质规定,聚焦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点内容,培养既具有爱国情怀又具有世界胸怀的时代新人。结合时代需要和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展开爱国主义教育:一是依托社会现实,丰富教育内容,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亲和力;二是注重综合运用,创新教育载体,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感染力;三是加强教育引导,优化教育环境,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向心力;四是突出实践养成,拓展教育方法,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吸引力。
其他文献
对龙荔、龙眼与荔枝的植物形态学及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分析,龙荔从叶和叶背茸毛有别于龙眼与荔枝,小花、果核、果肉风味似龙眼,而果皮似荔枝;龙荔不具有龙眼和荔枝的特征
伴随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人权由思想转变为原则,进而得到制度化的保障,国际领域内的人权保护在“二战”以后得到迅速发展。现代司法在改革中越来越关注“以权利制约权力”,保障在刑事侦查阶段相对处于弱势位置的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从而规范侦查部门行为,保证司法公正。经历多年的司法实践以及法学家们的研究推动,域外法治发达国家普遍赋予了犯罪嫌疑人在刑事侦查阶段不得被迫自证其罪、得到律师帮助、司法审查强制措施、对
通过对5种直链淀粉含量不同的小麦淀粉进行蒸煮处理,分别观察其颗粒形态、测定各淀粉的持水力、吸光度、固形物等指标,表征出小麦淀粉的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小麦淀粉中直链淀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测量技术,在获取坡体点云信息方面具有高时效的特点。高精度高分辨率的点云数据精确地表达了坡体表面的细节部分,但两期坡体点云数据中的点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