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国际国内局势诡谲多变。全球化的深层推进增强了文化的交流,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丰富了教育资源,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积极影响。但多元文化互相激荡、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社会矛盾错综相连,又使得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外部环境更为复杂,弱化其引导力。大学生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预备队和生力军,加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党和国家培育时代新人的中心环节,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客观需要。党和国家反复强调,要重视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将爱国主义精神铭记于脑,厚植于心。2019年《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应时而发,为做好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新时代大学生多为“00后”,性格独立,强调自主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够稳定,爱国主义思想与行为极易被不良信息所影响,阻碍其形成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弱化其国家认同。这既影响个人全面发展,也阻碍现代化强国的建成,更不利于中国梦的实现。目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总体上呈现良好态势,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的思想方面:一是在践行中国梦过程中,对个人的角色认识模糊;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政党认同度有待提升;三是在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过程中,文化认同有待增强;四是爱国情感和爱国态度容易走向极端,理性程度有待提升。从教育角度分析,主要是由于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与社会热点结合不够紧密,缺乏现实性;教育载体的选择与运用较为单一化,缺乏综合性;家庭环境、校园环境、网络环境相互交织,导致复杂性;教育方法形式单一,侧重理论讲授,缺乏实践性。进入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指导,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主题,依据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的本质规定,聚焦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点内容,培养既具有爱国情怀又具有世界胸怀的时代新人。结合时代需要和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展开爱国主义教育:一是依托社会现实,丰富教育内容,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亲和力;二是注重综合运用,创新教育载体,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感染力;三是加强教育引导,优化教育环境,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向心力;四是突出实践养成,拓展教育方法,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