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国家竞争力的体现最终反映在产业竞争力上。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与兴盛对世界政治、经济及军事产生显著影响,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以其超强的带动性和渗透力推动产业结构不断走向合理化,具有显著的外部性。高技术制造业的竞争力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极其重要的指标。高技术制造业具有的特点和占据的地位,客观上要求政府应为其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世界各国都制定了提升高技术制造业竞争力的规划、政策和措施,希望抢占高技术制造业高点,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跨越式发展。为了积极应对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中国经济和产业格局根本变革,国务院在2015年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近些年,上海市主动推进制造业结构优化及转型升级发展,上海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快速,其产值及增长率在国内位于前列。然而对标“中国制造2025”战略与世界高技术制造业先进水平后发现,上海高技术制造业在创新能力、质量效益、绿色发展、产业结构、人力资源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制约着上海高技术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基于以上理论背景和实践背景,本文紧紧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展开研究。首先对“中国制造2025”战略、高技术制造业等研究文献和概念进行梳理和界定。其次,依据外部性理论和产业竞争力理论,分析提升上海高技术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要素,强调提升和增强高技术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意义。第三,对上海高技术制造业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梳理上海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历程,发现上海高技术制造业竞争力不强的主要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竞争力不强的主要问题表现在技术创新薄弱,质量工作“两化融合”水平不高,绿色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不足,行业结构不佳、缺乏龙头高技术制造企业发挥辐射作用,劳动力结构不合理等方面。问题产生的原因突出表现在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不高、投资主体单一,绿色投入渠道单一,高技术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滞后、利润率不高,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不够、人才留用困难等方面。通过与国内外高技术制造业先进经验比较,总结出对提升上海高技术制造业竞争力的借鉴意义。基于以上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从“创新能力、质量效益、绿色发展、产业结构、人力资源”五方面为上海进一步增强高技术制造业竞争力提出建议。总体而言,与现有文献相比,本文对上海高技术制造业研究有如下两方面可能的创新点。首先,从国家层面展开研究,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下发现上海市高技术制造业竞争力的薄弱点和存在的问题。既对上海有效对接“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升高技术制造业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也对我国其他地方对接“中国制造2025”战略落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次,从“创新能力、质量效益、绿色发展、产业结构、人力资源”五个因素切入,构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下高技术制造业竞争力分析模型,同时重点突出了对上海高技术制造业“创新能力”的评价,从根本上抓住“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要求和高技术制造业的特点,研究的针对性更强。本文的不足表现在,研究对象为上海高技术制造业,但限于一些资料和数据来源缺乏,某些影响因素以上海市制造业相关资料和数据展开分析,因此所得的一些结论针对性可能不足。其次,虽然从“创新能力、质量效益、绿色发展、产业结构、人力资源”五个因素构建了上海高技术制造业竞争力研究模型并逐一分析,但对五个因素之间的互相作用和影响机制没有深入探究。另外,实证研究仅停留在对原始数据的分析和解读上,深入产业和企业的调查研究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