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器学习的空分装置产氧量预测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zhao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智能化变革的深入,工业大数据技术在生产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针对目前我国钢铁行业的高能耗、高污染问题,使用大数据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污染,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空分制氧是钢铁生产中的一道重要工序,通过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对空分装置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并建立产氧量预测模型,有助于解决长期存在的氧气供需不平衡问题,对企业负荷调节提供指导。本文基于某钢铁企业空分装置的历史数据,构建了数据驱动的产氧量预测模型。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了异常值检测与处理、标准化等操作,提高了数据的质量,并使用Lasso方法进行了特征选择,降低数据维度,为下一步建模做好准备;其次,使用随机森林、BP神经网络和LSTM神经网络三种算法,在预处理后的空分装置运行数据上建立了各自的单项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LSTM神经网络在三个单项模型中表现最佳,在测试集上的均方根误差及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最小;最后,在单项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平均加权法和Stacking方法的集成预测模型,通过对比发现两种集成预测模型的精度均优于各单项模型。其中Stacking集成预测模型表现最佳,确定将其作为最终的空分装置产氧量预测模型。
其他文献
钢桥塔因其受力性能好、轻盈美观等特点而在跨越大江、大河、海湾等桥梁工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塔柱钢-混结合段是实现钢桥塔钢结构部分与混凝土结构部分可靠连接进而行使传力功能的重要结构。大多数学者对桥塔钢-混结合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力机理和结构局部应力分析,但结合段结构构造复杂,以往研究成果的指导作用有限。主要局限在于:(1)目前国内外规范及现有文献尚未对塔柱钢-混结合段设计做出具体说明,缺少相应
随着工业自动化及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大型石油钢管螺旋焊缝管端磨削亟需高效率、高精度的自动化管端修磨设备。目前,此领域主要以先机器粗磨+后人工精磨的半自动化方式,该方式不仅效率低,废品率高,修磨质量低,而且危害操作者健康。为解决磨削技术难题,在总结焊缝修磨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台集自动化检测、修磨为一体的焊缝修磨机器人。本文基于Lab VIEW平台采用离线JBI+在线数据预更新的方式,应用欧拉角方
晋南地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乡村产业、家庭经营、人口结构的变化都对民居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由于对晋南地区乡村民居建筑空间的研究相对不足,造成乡村民居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因此对晋南地区乡村民居建筑空间的演变规律及其动力机制进行研究,探索乡村民居空间更新策略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晋南地区乡村民居建筑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乡村民居建筑空间演变的过程、规律及动力机制展开研究,运用实地调研、
我国作为一个多山国家,随着城镇化建设发展,依山而建的建筑物越来越普遍。然而受地形影响山区建筑回填量大,在进度成本要求下常因无法大规模整平场地而使地下结构一侧受到较大不平衡土压力的影响,尤其是在设有沉降后浇带的工程影响更加明显。近年来因高填区施工使结构产生质量事故的案例屡见不鲜,但对此却并没有足够的研究来指导实际工程。故本文通过ABAQUS软件依托实际工程建模研究设有后浇带的结构的高填土压力分布规律
以摄像机为核心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国家安防、海防以及民用等领域。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存在有监测范围有限、运动目标发现不及时以及摄像机资源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安防监控的智能化需求。为实现监测区域内运动目标的精准定位、实时跟踪以及摄像机资源的智能分配,论文借助雷达探测电磁波穿透能力强、搜索范围大、不受光学条件以及特殊气候影响的特点,同时结合可获取运动目标光学图像的智能摄像机等
智能驾驶车辆路径跟踪和循迹系统是智能驾驶技术研究的关键环节,也是智能驾驶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对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高精度组合导航设备对智能车自主循迹系统进行了设计与研究,完成了循迹系统硬件结构与软件系统的设计,并进行了实车实验,验证系统的可行性。“感知-决策-执行”这三步是实现智能驾驶的必由之路,也是搭建一个智能驾驶系统硬件结构的基础。本文选择融合了差分RTK定位技术以及惯性
山区公路是带动山区地带经济增长,实现国家经济和物质文化平衡、充分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但山区公路受制于客观条件,具有复杂的地形和多变的环境,交通事故多发且较为严重。由此,本文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对山区公路事故影响因素成因和权重展开研究分析,对治理山区公路交通安全问题,提升运营安全状况具有显著意义。首先,本文在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基础之上,通过对国内某山区公路交通设计实例的调查,运用Google全景地图对日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建筑规模的持续增长,人们越来越重视提高生活的舒适度,建筑的能耗占比与日俱增,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窗户作为居住建筑的开口部分,是人们调节室内环境的最普遍且有效的手段,也是建筑室内与外界交换能量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居民在过渡季节通常会操作室内的窗户进行自然通风以尽可能为室内营造适宜的环境,而在冬夏季除了依赖环境控制设备来进行室内温湿度的调节,通过开关窗户也可对室内环境进行调控,以满
随着核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应用,核辐射累积量的测量在医疗健康、工业生产、能源和军事等众多领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的核辐射累积量测量方法在复杂核辐射情况下的长时间重复测量、测量范围、灵敏度和集成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根据目前核辐射累积量测量中存在的问题,利用自旋忆阻器的特性和阵列结构,将自旋忆阻器用于核辐射累积量的表征,设计了一种基于自旋忆阻器阵列的核辐射累积量传感器。根据自旋忆阻器的
河水—地下水交互带内水动力梯度、水化学性质以及微生物群落变化大,是发生生物地球化学行为的剧烈区域,在该区域内研究氮迁移转化过程是近年来的热点问题。由于水动力条件变化影响着环境条件、“三氮”含量以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差异,三者之间密切联系,但关于交互带氮转化过程中微生物群落是如何响应的研究相对薄弱。因此,研究水动力条件对交互带中氮迁移转化过程及微生物群落影响机理,深化河水—地下水交互带中氮迁移转化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