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加入WTO后不断深入地发展,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都在逐步与世界规则接轨,开始适应国际惯例的要求。教育作为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途径,在逐步走产业化之路。因此,教育也要面向市场,并且要面向开放的国际市场。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普及有了很大的提高,高等教育需求也在不断的扩大。国际合作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模式,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和趋势。 国际合作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一种最主要的形式,通过国内外高等院校、办学机构以及教育集团的相互合作,引进和推广先进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教学和管理经验以及教育观念、急需热门的学科、专业和课程、教材和师资力量、人才和学术交流等。使得优势教育资源在世界市场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实现各国高等教育的资源共享。国际合作高等教育模式要求开拓国内外教育市场,把高等教育作为一个公益性的产业进行发展,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出发进行广泛合作,发展全球化教育模式。从而使高等教育积极满足WTO要求教育对外开放的需求,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对外合作,达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大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力度,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国际合作高等教育是基于教育产业化的特殊教育产业模式,既要注重社会效益,又要注重经济效益。它是在国家的宏观政策指导和调控下,适应国内外的教育发展环境,运用市场营销的手段,不断的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充分利用高等教育资源。因此,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对国际合作高等教育的基础性分析,由第二章的国际合作高等教育的发展概况,第三章的国际合作高等教育的环境分析以及第四章的国际合作高等教育的产业化发展组成。本文在这一部分对国际合作高等教育的政策、国际国内环境、产业化理论与机制等进行了分析。国际合作高等教育是基于教育产业化理论的,是实现教育产业化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对现有教育资源在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国际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的重要形式。在这一部分还对环境对国际合作高等教育的影响做了分析,从国家对国际合作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调控角度,分析了国际合作高等教育主体应该采取的适应措施。这一部分主要解决三个问题:国际合作高等教育主体如何创造发展条件问题;如何面对环境的影响力以及调整自身的适应力问题;如何按照教育产业化发展方向运行问题。 第二部分主要是国际合作高等教育的管理理论,由第五章的国际合作高等教育营销战略,第六章国际合作高等教育市场分析以及第七章的国际合作高等教育合作模式探讨组成。在这一部分,首先从市场营销理论的角度出发,对国际合作高等教育的营销观念导入、市场分析、营销战略计划和目标以及营销实施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国际合作高等教育的市场开拓及其策略进行论述,同时对供给与需求市场做了理论分析;最后,就国际合作高等教育的合作模式进行了探讨,合作模式的不同,所要采取的营销策略也不一样,不同的合作模式也要寻求适合这种模式的最佳运行机制,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这一部分主要解决三个问题:国际合作高等教育主体如何开展教育营销的问题;如何开拓国际合作高等教育市场的问题;如何建立合作模式的相关运行机制问题。 本课题通过两个部分七章的论述与研究,对国际合作高等教育多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并得出相应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