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生物学特性及饲养技术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mk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uenée)是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同时还可危害高粱、大豆、马铃薯等作物。初龄幼虫蛀食嫩叶形成排孔花叶,3龄后幼虫蛀入茎秆,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与质量。一般年份玉米因玉米螟为害而减产10%左右,大发生年可减产30%以上。 本试验在总结前人人工饲料配方的基础上,选用四种不同人工饲料饲养亚洲玉米螟,筛选出更适合其生长发育的人工饲料配方。在此基础上组建了亚洲玉米螟实验种群生命表,对其成虫寿命、产卵量、不同虫态的存活率等生命参数进行了观察,并测定了不同温度下各龄期幼虫单位体重蛋白质总含量的变化。结果如下: 1.筛选出更适合亚洲玉米螟生长发育的新的饲料配方:玉米面8.60%、大豆面8.60%、Vc0.29%、琼脂1.15%、酵母粉5.16%、山梨酸0.29%、葡萄糖4.30%、水71.61%。 2.在室温(26±1)℃、光照16L/8D、相对湿度76%的条件下,亚洲玉米螟实验种群的内禀增长力rm为0.047,周限增长率九为1.049/d,净增殖率Rn为13.050,平均世代周期T为54.23ld,种群增长1倍需要14.633d。 3.亚洲玉米螟雌、雄蛹重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蛹重在0.0642-0.0701的范围内,95%的概率为雄虫,蛹重在0.093-O.1024之间,95%的概率为雌虫。 4.亚洲玉米螟群体饲养比单体饲养更有利于其生长发育。群体饲养时,亚洲玉米螟的平均世代周期(41.98d)和种群加倍时间(9.95d)明显短于单头饲养(分别为55.40d和15.85d),前者的内禀增长率(0.07)也大于后者(0.04);而且化蛹率(71.33%)、羽化率(89.80%)及成活率(64.00%)也远大于单头饲养(分别为44.66%、78.25%和34.60%)。在食料充足及空间适宜的条件下,亚洲玉米螟基本上很少发生自残现象。因此在室内饲养过程中,可以不予考虑其自残习性。 5.取食苹果的种群不仅生长发育受阻,而且其净增值率、内禀增长率和生殖力等各项参数均下降。其平均世代周期延长;其净增值率(1.8933)、内禀增长率(0.0111)和周限增长率(1.0112)下降。 6.亚洲玉米螟各龄期幼虫单位体重蛋白含量受温度变化影响显著。各龄期均以26℃时总蛋白含量最多。以17℃和35℃下亚洲玉米螟幼虫单位体重蛋白含量最少。不同温度条件下,各龄期均无太大差异。均以4龄幼虫单位体重总蛋白含量最多。
其他文献
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属于茧蜂科Braconidae,小腹茧蜂亚科Microgasterinae,侧沟茧蜂属Microplitis。其寄主范围非常广泛,该蜂对棉铃虫各世代的平均寄生率可达22.
本论文以红颈常室茧蜂Peristenus spretus Chen et van Achterberg雌雄成虫、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ur)3龄若虫及其取食危害的棉花和蓖麻植株为试验材料,利用Y型昆
基于环境和谐农药这一理念的不断发展,从植物资源中寻找抑菌活性物质,开发植物源农药是当前新农药研发的一条重要途径。为此,在抑菌活性追踪下,对荔枝草(SalviaplebeiaR.Br.)的化学
蚂蚁是昆虫区系中的优势类群之一,据英国Barry Bolton博士1995年统计,全世界已记载的蚂蚁16亚科,296属,9538种(未含种下名),而且每年还不断有不少的新种发现和发表,估计全世界的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