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年以来,随着我国企业的R&D经费支出不断增加,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但距离西方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关键在于提高企业创新的持续性。企业创新活动面临着严重的融资约束,政府补贴一方面能够增加企业创新的资源禀赋,另一方面能够减弱创新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本文从融资约束角度研究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持续性影响。本文首先基于Kaplan-Meier风险函数研究中国工业企业创新活动是否具有持续性,以及在不同融资能力下持续创新的差异性,研究表明:中国工业企业创新具有持续性,且企业融资能力越强,企业持续创新的概率越高。其次,基于离散时间生存分析模型首先研究企业的内源融资、股权融资、债券融资,政府补贴以及企业自生特征变量对持续创新的影响,然后研究了政府补贴在不同融资渠道影响企业持续创新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1)无论是内源融资,还是债权融资、股权融资,企业融资能力越强,持续创新的概率越大;(2)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对降低企业持续创新风险率的作用要大于内源融资;(3)政府补贴能显著降低企业持续创新的风险率;企业的经营年限越长、企业规模越大、企业平均劳动力成本越高,企业持续创新的生存率越大;企业的资本密集度越大,创新的风险率越高,越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创新。(4)政府补贴对内源融资和债权融资产生了“刺激”效应,对股权融资不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最后,本文应用动态随机效应probit模型研究了政府补贴对企业持续创新影响的异质性,实证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对于提高民营企业的持续创新的概率要大于国有企业;随着要素市场扭曲程度的提高,政府补贴对企业持续创新的促进作用会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