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在高中英语学习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重难点。普通高中英语新课标和高考对英语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生应当理解文章的主旨要义,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能够根据上下文推断单词和短语的含义等等。然而,当前的阅读教学现状不太令人满意。许多学生对英语阅读缺乏兴趣。当面对着一篇阅读理解,他们无从下手,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文章从头到尾一个单词一个单词,一个句子一个句子读一遍,遇到生词会毫不犹豫的查找词典,试图弄懂每一句话的意思。他们花费大量时间在阅读上但是收效甚微。对于他们来说,英语阅读就是一种折磨。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应试教育仍然在英语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在传统的阅读课堂上,教师通常给学生布置一组阅读理解(通常是四篇文章),要求学生在35分钟内必须完成,剩余的五分钟老师给学生对答案然后快速处理错题。有时候,在阅读课上,老师会侧重讲解某一篇文章的语法点和新单词。在这样的境况之下,急需引进新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自从20世纪50年代语篇理论被提出以后,国内外许多学者对该理论进行了研究,并且试图把该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中。然而,许多研究主要针对大学英语且停留于理论层面。因此,笔者决定将语篇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笔者将着手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由于语篇理论的使用学生对于阅读的消极态度发生了怎样的改变?(2)语篇理论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什么影响?(3)如何能将语篇理论更好的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基于语篇理论和笔者在图书馆及知网上搜集到的相关资料,笔者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验。实验主体是来自于笔者任教的鲁山一高高一年级的120名学生。实验前这两个班的学生阅读水平相当。实验班运用语篇理论进行阅读教学,控制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验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面谈,实验前检测和实验后检测的手段进行。实验结束后,用SPSS20.0搜集并分析数据。结果表明,语篇理论确实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有作用。同时,该理论的实施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提供了一定的建议来帮助该理论更好的应用于英语阅读课堂。本篇论文主要有六个章节。第一个章节为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第二章节主要是文献综述;为了更全面更好的把握语篇理论,作者在学校图书馆和网上搜集了大量国内外关于英语阅读教学和将语篇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的研究。第三章节侧重于理论基础,主要讲述了三个方面。第一方面主要介绍了语篇的定义,语篇的体裁以及与语篇密切相关的衔接和连贯。第二方面侧重于语篇分析,讲述了语篇分析的定义和层面。第三方面主要陈述了语篇理论的理论基础。第四章详细阐述了研究设计,包括研究假设,研究主体,研究工具和研究过程。第五章则是对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最后,进行总结,总结了该研究的发现结果,教学启示以及研究的局限性和相关建议。通过研究,笔者发现语篇理论确实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然而由于实验条件的局限性,该实验仍然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