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描述并分析肥城市1998-2006年恶性肿瘤死亡情况及趋势,为该市恶性肿瘤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肥城市1998-2006年恶性肿瘤登记报告资料以ICD-10进行分类编码。统计分析恶性肿瘤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死亡构成比、死亡性别比、潜在减寿年数(PYLL)、标化减寿年数(SPYLL)、减寿率和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结果:1. 1998-2006年,肥城市累计报告恶性肿瘤死亡病例12138例,其中男性7838例,女性4300例。2. 1998-2006年,肥城市恶性肿瘤年均死亡率为177.31/10万(其中男性为228.43/10万、女性为125.94/10万),标化死亡率为143.21/10万(男性为192.75/10万、女性为97.63/10万)。恶性肿瘤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9年中,恶性肿瘤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3.恶性肿瘤死因顺位前十位依次为:食管癌、胃癌、肺癌、肝癌、结直肠癌、脑,神经系统恶性肿瘤、乳腺癌、白血病、喉癌和胰腺癌。9年间,肺癌、结直肠癌和女性乳腺癌的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胃癌、脑,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白血病和喉癌的死亡率呈下降趋势。4. 1998-2006年,肥城市恶性肿瘤平均死亡年龄为64.27岁,其中男性为63.29岁,女性为66.03岁,女性死亡年龄高于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死亡病例主要集中在45岁以上年龄段,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93.90%;死亡率至75-79岁组达到高峰,死亡率为1227.52/10万。5.不同年龄阶段恶性肿瘤的死亡癌肿不同:0-14岁组恶性肿瘤死亡率为2.68/10万,以白血病死因构成比最高,占该年龄段恶性肿瘤死亡的48.72%;15-44岁组死亡率为21.63/10万,以肝癌为第一位死因,其构成比为19.69%,其次为肺癌(14.41%)、胃癌(13.98%)等;45-64岁组死亡率为317.89/10万,以食管癌为首要死因,其构成比为34.49%,其次为胃癌(19.40%)、肝癌(15.68%)等;65岁以上老年组死亡率为1031.91/10万,仍以食管癌死因构成比最高,为42.36%,其次为胃癌(21.67%)、肺癌(14.11%)等。6.恶性肿瘤死亡性别比为1.82︰1。除乳腺癌和结直肠癌外,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率男性均高于女性,性别比在1.13-3.71︰1之间。性别比在2000年达到高峰后呈下降趋势。7. 1998-2006年肥城市居民恶性肿瘤PYLL为57826人年,PYLL率为8.45‰,SPYLL为58594.39人年,SPYLL率为8.56‰,AYLL为4.76年。结论:1998-2006年,肥城市恶性肿瘤年均死亡率为177.31/10万、标化死亡率为143.21/10万,明显高于全国和山东省平均水平。恶性肿瘤死亡率和减寿指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恶性肿瘤对肥城男性生命健康的威胁大于女性。肥城市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率多年来一直居高不下,是该地区恶性肿瘤监测和控制的重点,也是今后肿瘤防治的主要方向。中老年人群是肥城市恶性肿瘤死亡的高危人群,也是恶性肿瘤监测和控制的重点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