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着是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还对我国公民体质强弱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高等教育阶段是国家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也是大学生接触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因此,大学体育是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由学校体育顺利过渡到社会体育阶段,并最终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阶段。同样,大学教育阶段也是塑造健全人格,培养合格、高级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关键所在。随着我国教育观念的不断进步,素质教育成为各级学校的指导思想。在素质教育前提下,对于高校体育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体育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而且要在体育锻炼中,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锻炼的体育精神。并且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健全身心是高校体育教育的终极目标。高校体育俱乐部近年来作为高校体育的重要形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由于高校体育俱乐部具有自愿参与、目的多样、组织灵活、内容丰富等特性,因此可以极大地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创造性,最大程度上激发了大学生参与运动,感受体育独特魅力的热情[1]。此外,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作为高校体育课在课余的延伸,避免了体育课课时数少等不足,对于高校体育课有着很好的补充作用。不仅如此,课外体育俱乐部还淡化体育的竞技色彩,更强调通过运动培养体育意识、健全身心。因此,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成为学校体育发展的新型形式,也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课外体育俱乐部为体育的普及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获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由于我国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出现时间较短,理论准备不足,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加之我国各地社会、经济及文化发展水平迥异,如何结合当地实际需要,更好地发展课外体育俱乐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及终身体育的形成,就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秦皇岛市高校近年来课外体育俱乐部发展迅猛,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诸如低水平、重复发展等诸多问题。为此,本文走访调查了秦皇岛9所高校的课外体育俱乐部,通过专家访谈、文献资料查阅及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探讨了目前秦皇岛市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在组织、管理、运营等方面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发展对策,目的在于为秦皇岛市高校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方针、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促进秦皇岛市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发展。本文从秦皇岛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管理、经费、场地器材、及师资等方面探讨目前秦皇岛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的生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发现:目前,秦皇岛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蓬勃发展,但是依然在经费、师资、管理水平等方面面临众多问题。通过分析,我们认为阻碍秦皇岛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发展原因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4点:(1)缺乏科学专业的学习指导;(2)学校不够重视(3)自身管理落后(4)经费没有保障。只有将这些问题逐一解决,才能扫清秦皇岛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发展的道路。因此,提出以下针对性的建议:1加强高校体育俱乐部专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切实落实考核、奖励机制;2扩大校内外影响,就加大学校、社会支持力度;3提高自我管理水平,完善自身组织建设;4规范财务制度,拓宽经费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