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有效性与财务舞弊关系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jsj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舞弊案件的频繁发生,财务舞弊问题越来越成为资本市场会计信息使用者深恶痛绝的上市公司恶疾。财务舞弊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失真和扭曲,影响了利益相关主体的决策行为,破坏了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严重干扰了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甚至可能直接威胁其生存与发展。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市场化的日益深入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了巨大风险。要求企业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改善风险管理,防范财务舞弊。继美国国会2002年通过《萨班斯法案》后,我国上交所和深交所2006年分别发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财政部2008年联合审计署、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上市公司的内控建设提出规范要求。如何建立和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内部控制、促进资源有效利用、避免财务舞弊,已成为当前全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  2008年,法国兴业银行由于内部控制存在缺陷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再次引起社会公众对内部控制的广泛关注:内部控制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防范财务舞弊的发生?内部控制保证财务信息可靠目标的实现程度如何?  实务中内部控制能否发挥作用以及作用效果如何,缺乏有力的实证研究证据支持。本文以我国推进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为契机,结合国内外文献回顾,从内部控制目标出发,分析内部控制和财务舞弊相关理论,及公司内部控制对财务舞弊发生的影响。按照COSO内部控制五大要素构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选取2006年至2008年财务舞弊上市公司及配对公司为样本,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考察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公司财务舞弊发生的关系。  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公司财务舞弊的发生负相关,说明内部控制良好的公司发生财务舞弊的可能性小。研究结论符合理论预期,证实了内部控制保证财务信息可靠性目标的实现,表明了我国上市公司推进内部控制建设的成果,也为政策部门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决策支持。
其他文献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逐步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性质发生了改变,服务对象和范围进一步拓宽,经营风险随之加大,信贷风险管理显得日趋重要,而其中银行对信贷客户的评
近年来,我国的网络购物市场蓬勃发展,网店数量和网购人群都在逐步扩大,网络购物已经渗透到生活消费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在金融危机时期,各行业都受到冲击,但网络购物行业却一
债权人作出信贷决策时,会计信息是其评价企业所依赖的重要信息。但是,会计信息容易受到盈余管理等的影响,所以,需要一些其他信息作为会计信息一定程度上的替代,保护债务契约中的债
随着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被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并被国务院正式批准确定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为滨海新区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然而面对国
会计信息是连接投资者与上市公司的桥梁,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有效减少信息不对称,保护投资者权益,提高投资者的决策有效性,加强与改善公司的经营管理,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操纵盈余现象十分严重,会计信息质量普遍较低。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股权高度集中、一股独大广泛存在于企业之中,两权分离现象普遍,控股股东具有较强的利益侵占动机和能力。同时,制度环境作为外部
在跌宕起伏,竞争激烈的市场,即使是像摩托罗拉这样曾经辉煌一时的手机巨头,也因一着不慎而败走麦城,在巨头受挫的同时,其产业链条上的大部分供应商在还没有来得及寻找新的大客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