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教育国家助学贷款体系的完善,事关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自1999年国家颁布《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规定》试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以来,我国助学贷款制度几经变迁,相关助学贷款制度的频繁出台和变更,反映出我国助学贷款制度的不断完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离不开学生贷款,学生贷款应该与高等教育收费配合起来,相互平衡,以消除单纯收费带来的负面影响,保证教育机会的公平。2007年中央政府出台新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把生源地助学贷款纳入国家助学贷款体系试点推广。校园地助学贷款和生源地助学贷款互为补充的政策涉及贷后管理主体的改变,给助学贷款市场带来大的波动,进而影响整个国家助学贷款体系的稳定。如何在现有制度约束下稳健施行助学贷款业务,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不良助学贷款,如何进一步加强各项基础管理工作等等,是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国助学贷款工作上面临的重大任务。本文通过五个部分展开研究。第一章,介绍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章,对研究助学贷款政策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第三章,结合南通大学的实际,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演变过程及实施现状进行深度剖析,提出加强政策的衔接与宣传、提高办理机构服务能力等建议;第四章,分析我国现行助学贷款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即贫困生资格审查不到位、助学贷款利益主体存在多方博弈、制度环境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能满足需要等问题;第五章,对完善当前助学贷款政策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强调应进一步在贫困生认定、建立广泛的共同管理体制、完善制度环境和寻求贷款资金的新途径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全文旨在对现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参考,以便更好促进国家助学贷款市场整体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