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公告送达制度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sha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告送达作为法定送达方式的一种,它发挥着连接法院和当事人、保障诉讼顺利进行和程序展开的重要作用。司法实践中,无论是公告送达的适用总量还是适用比例都很大,公告送达的信息传递功能发挥的不尽如人意,有效送达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在很多时候法院都是简单的的程序化和模式化操作。时下,各地法院对公告送达的错误适用率不断攀升,在适用中没有充分考虑受送达人的真正利益,这不但损害了当事人的正当权利,同时法院的审判质量也受到极大影响,而且更有悖于程序正义。目前,就民事送达制度这一论题的研究情况来看,国内还很缺乏对该问题的关注,但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制度规定的都较为系统和完善,其相关做法值得我国借鉴。鉴于我国在法律文化、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等方面都存在自身的特点,因此借鉴他国做法时时要对这些实际情况予以考虑。本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引言部分:简单的对送达和公告送达制度作了一个的梳理,指出公告送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下文分析原因和构建完善的制度打下基础。正文部分:从四个部分展开研究,首先从公告送达的概念入手,分析公告送达的特征和基本价值,为接下来文章的书写做好理论铺垫;其次通过介绍国内民事公告送达制度的适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对公告送达存在的种种问题的原因进行了重点阐述;再次通过考察比较域外有关公告送达制度的具体规定,并对其具体制度设计进行了比较,以便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公告送达制度提供参考;最后结合公告送达制度的自身特点和我国立法、司法实际状况,提出了在完善我国民事公告送达制度时应该首要遵循的原则,并对具体的制度设计作了列举,以弥补我国民事送达制度的立法规定,使之达到相对理想的境地。结语部分:总结全文,指出解决我国公告送达存在的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对未来公告送达制度的完善充满希望。
其他文献
自从2008年8月1日,我国《反垄断法》实施以来,反垄断民事诉讼案件便不断地涌入到法院,积极地推着我国反垄断法实施。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也凸显出许多的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当事人适格
完善没收受贿所得目前已是社会共识,没收行贿获利却并未引起刑事法学界与司法实务部门的足够关注。完善行贿获利的没收制度是当下推进制度反腐的重要举措,也是规制公权力和保
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完善、法治意识的深入,刑事程序正义理念已被广泛关注,也日益成为刑事法治改革的重心。而刑事诉讼法的主要任务便是通过构建刑事正当程序来控制国家刑事司法
整个涉外合同法律适用制度中,选法协议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它是法院按照双方合意做出有效判决的依据,但选法协议的效力如何确定往往被忽略。本文从涉外合同选法协议的本质特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