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道家养生实践精神是道家养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道家养生是我国特有的,以生命炼养为核心的传统文化。道家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开创出许多养生理念和方法,充分吸收和积累前人的实践经验,形成了完整的生命养护系统,蕴含着博大的养生智慧。本文以文献资料法入手,通过对文献的收集整理,分类归纳,对道家养生实践的发展概况和实践内容,进行全面解析,再通过比较研究法和逻辑推理法,结合历史知识、中医理论,提炼道家养生的实践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家养生实践精神是道家养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道家养生是我国特有的,以生命炼养为核心的传统文化。道家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开创出许多养生理念和方法,充分吸收和积累前人的实践经验,形成了完整的生命养护系统,蕴含着博大的养生智慧。本文以文献资料法入手,通过对文献的收集整理,分类归纳,对道家养生实践的发展概况和实践内容,进行全面解析,再通过比较研究法和逻辑推理法,结合历史知识、中医理论,提炼道家养生的实践成果和影响,展示道家养生实践精神的特性和价值意义。本文以揭示道家养生实践精神为主旨,以提高道家养生文化的理论高度为目标。全文以历史背景为依托,从七个方面来展示道家养生实践精神:第一章,道家养生实践精神的内涵分析。本章对道家养生实践精神的概念、特征特性、作用途径,以及道家与道教的区别进行简要的概述。第二章,道家养生实践的历史发展。本章主要梳理不同朝代道家养生实践的发展概况,包括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提取各个历史阶段道家养生实践的代表人物和发展重点。第三章,道家养生实践的主要内容。本章选取道家养生较为代表性的实践内容作一介绍,包括导引、服食、房中、服石、外丹、气法、内丹。第四章,道家养生实践精神的特征与特性。通过文献梳理,概括道家养生实践精神的外在特征,主要从目标性、长期性和艰苦性三个方面来阐述;而道家养生实践精神的内在特性,主要从自觉性、自主性和自为性三个方面来阐述。第五章,道家养生实践对传统医学的影响。道家养生实践对我国传统医药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包括外科用药、中药拓展、方剂扩充、生命认知和气功发展五个方面。第六章,道家养生实践的评价。对于道家养生实践的影响,我们既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也要看到其消极的一面,客观认识道家养生实践。第七章,道家养生实践精神现代应用价值。结合实际案例运用,从社会文化、医疗保健和经济发展三个方面,展现道家养生实践精神当代价值。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道家养生实践精神是道家养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是修道者在养生实践过程中,主体展现于客体中的精神特质。道家养生实践精神体现在对“道”的追寻之中,主张俭朴为用,顺应自然,清净无为,它是道家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内在精神体现。二、实践精神包含道家养生实践精神,实践精神是人们自觉追求人的本质力量现实化、对象化的自主意识,它以实践为依托,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能够帮助人们改造客观现实。三、道家养生实践内容十分丰富,在各个时期发展的侧重点不同,秦汉时期是道家养生实践的开端,实践内容主要以导引、服食、房中为主;魏晋时期是道家养生实践的发展期,在外求仙药不得的情况下,开始以服石、外丹为主的养生实践;隋唐宋元是道家养生实践的成熟阶段,道家养生实践的主流以气法、丹功为主;明清道家实践内容日趋丰富,逐渐贴近生活起居,道家养生实践的目标也更为实际。四、道家养生实践精神从外在表现来看,具有长期性,目的性和艰苦性;从内在性质而言,具有具有自觉性、自主性和自为性。五、道家养生实践对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值得我们去挖掘和论证,同时也应辩证看待道家养生实践的发展。六、道家养生实践精神,对于当今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价值,其中蕴含的思维方法对于解决当下的医疗、道德、商业发展等问题,具有明显的优势。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国医大师洪广祥教授诊治的病案进行数据挖掘,得出洪教授辨治哮病过敏体质的常见症候特征、组方规律,探讨其发病机制,并形成哮病过敏体质诊治方案,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完整收集2009年4月至2010年7月期间,洪教授诊治支气管哮喘患者病例,其中符合要求的共计49例,78诊次。按照疾病分期分成发作期和缓解期,收集患者年龄、四诊资料、处方等信息,借助Microsoft Office Exc
通过对国内国际权威组织机构出版的中医药名词术语标准中部分针灸学刺法灸法术语及英译文的梳理,参考相关文献,整理归纳中医术语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探究术语英译标准的差异;以理论指导实践,通过比较分析,探讨出相对合理的术语英译文,总结发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同时进一步明确翻译原则与方法,以丰富针灸学刺法灸法术语的翻译研究内容,并为中医术语翻译标准化研究提供一定参考。本研究选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
目的:根据201例肺结节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证候学观察,总结其证候分布规律,并根据证型分布规律,结合中医理论,探讨导师运用柴胡温胆汤加味治疗气郁痰凝型肺结节的思路。方法:1.对201例肺结节患者进行病史收集,通过四诊收集信息,采集临床资料。用Excel、SPSS19.0建立数据库,将上述资料录入数据库中,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及卡方检验分析数据,总结出症状分布、证型分布情况,分析肺结节的中医证型分布规
目的:本研究通过运用加减胃关煎治疗脾肾阳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并与西药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进行对照分析,观察加减胃关煎在脾肾阳虚型IBS-D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探讨这种方案治疗IBS-D的可行性、有效性、安全性,为IBS-D的临床治疗和远期管理提供治疗经验。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12至2020-12间就诊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脾胃肝胆门诊及住院部明确诊断为IBS-D的患者,
目的:探究表情(宏表情、微表情)识别能力与欺骗检测能力之间的关系,分析抑郁症患者和正常人表情识别能力与欺骗检测能力之间是否有显著差异,并研究抑郁程度对表情识别能力和欺骗检测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51名抑郁症患者(符合ICD-11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且《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中文版(the Chinese version of 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II,BDIII)》的评
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国医大师伍炳彩教授治疗眩晕的临床医案、结合使用数据挖掘技术,探寻其治疗眩晕的证治规律,归纳总结出治疗眩晕的临床经验。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国医堂伍炳彩教授门诊的以眩晕为主要就诊目的的病例作为原始资料,按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其中符合条件的有241例(351次就诊记录),使用Microsoft Office Word
目的:观察莲花解毒汤联合抗蝮蛇毒血清治疗蝮蛇咬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莲花解毒汤,疗程为7天。在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三个时间点收集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指标(包括全身症状与体征、肿胀疼痛消退缓解时间、住院天数),并检测记录患者相关生化指标(包括ALT、AST、Cr、CK、CK-MB、LDH
目的:探讨自拟补脾柔肝方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肛窦炎的临床疗效,研究该药的有效性及其优势,并分析其作用机理和安全性,为其进一步服务于临床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方法:本课题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9年6月-2020年10月就诊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门诊及住院部,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肛门镜检查结果诊断为慢性肛窦炎(气阴两虚型),并符合本试验纳入标准的患者,总计58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将58位受试患者等
背景:旴江医学,起源于旴江流域,植根于赣鄱文化,是一支最具有江西地方代表性的医学流派。旴江流域,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环境优越,物产富饶,在这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人杰地灵,钟灵毓秀,江西古代十大名医中,旴江医家更是占有8席。目的与意义:新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和医疗水平的提升,人类的平均寿命在不断提升,加上新媒体上快速传播的健康理念和医学常识无形中激发了人们对长寿的渴望。秉着对自身健康
目的:观察微型切口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探究微型切开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慢性肛裂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改善临床慢性肛裂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方法:选取60例江西省中医院肛肠科符合慢性肛裂诊断的住院患者,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0统计软件制作随机数字表,将选取的60例慢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微型切口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