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资本视域下“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探究——基于成都市部分高校的调研

来源 :西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cy4568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突出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在实现社会目标的同时,要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重视教育对象积极品质的开发。本研究立足于心理资本的相关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挖掘“90后”大学生的心理资本,通过积极品质的培育和开发,增强“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采用自编的《“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调查问卷》对成都市6所高校的489名“90后”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并利用半结构访谈问卷访谈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及“90后”大学生,共计49名。再结合文献研究法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现状进行了质性研究。  此外,还采用《大学生心理资本量表》对成都市6所高校的594名“90后”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了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发现“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其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与法治精神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1)忽视学生主体性功能的发挥(2)教育效果缺乏有效的评估工具(3)教学内容呈现理论化与市场化倾向(4)教育过程中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消极教育模式。心理资本水平方面,“90后”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较高,总分及其各个维度得分均处于中上水平。心理资本的各维度中,乐观和希望得分较高。自我效能和韧性得分较低。在学校类型、年级、性别、不同生源地、学生干部变量下,“90后”大学生在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上存在差异,而在独生子女、党员、专业变量下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心理资本理论应用于“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符合相关理论基础,将心理资本理论应用于“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整体上开发“90后”大学生的心理资本,一方面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因材施教,使得“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协调统一发展,更好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其他文献
立法违宪的概念是伴随着宪法最高地位的确立出现的,它是指立法在程序上或者内容上与宪法或上位法的内容、精神、原则相抵触,从而承担被修改、被撤消或被宣布无效的法律后果。审
随着国际海运运输业尤其是集装箱运输业的蓬勃发展,无船承运人的地位与作用与日俱增。我国2002年颁布的《国际海运条例》首次对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的概念做了较为明确的规定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立健全我国市场经济体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国有企业以及相应国有资产的管理成为我国经济改革的重心。经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