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非均质性油藏开发存在的储层动用不均,采收率低等问题,具有缓膨性与高强度的分散胶颗粒是改善其非均质性,提高采收率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 SIPNG分散胶颗粒,经过提纯干燥后的分散胶呈均匀的粉末状,颗粒为规则圆球状,颗粒粒径为微米级。利用多种方法对其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分散胶颗粒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地层水中具有良好的悬浮分散性与长期稳定性。分散胶颗粒在地层条件下15天达到膨胀极限,表现出了良好的延缓膨胀性。分散胶颗粒具有比较高的力学强度,在地层条件下老化后,仍具有较高强度。分散胶具有良好的粘弹性。通过岩心驱替实验研究了分散胶颗粒在岩心中的注入性能:当渗透率过低时,分散胶颗粒无法进入岩心;在适宜的渗透率条件下,分散胶具有良好的注入性能;渗透率过高时,分散胶颗粒在孔隙中无法形成有效的封堵。注入速率越高,分散胶颗粒的注入性能越好,但对岩心孔隙的封堵性降低。体系质量浓度越高,分散胶颗粒注入越困难;在适宜的渗透率条件下,强度的增大会略微降低分散胶颗粒的注入性能,但能提高封堵效率。通过并联岩心驱替实验研究了分散胶颗粒的非均质调控能力:分散胶颗粒具有选择注入性,能优先进入高渗岩心;分散胶颗粒具有良好的剖面改善能力,非均质性越强,分散胶颗粒对剖面的改善能力越弱;分散胶颗粒的注入量越多,对非均质性的改善效果越好,但过多的注入量易对储层造成伤害。非均质条件下,注分散胶能有效提高低渗采收率,随着非均质性的增强,注分散胶对低渗岩心采收率的提高幅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渗透率级差为10.2时,采收率增幅达到最高。通过微观可视化实验与岩心驱替实验研究了分散胶颗粒在孔隙中的运移与滞留规律:直接通过孔隙;捕获封堵;重合封堵;架桥封堵;弹性封堵-再运移;滞留与释放。流体拉拽力的大小决定了孔隙壁面滞留的分散胶颗粒能否再次运移。通过核磁共振实验、岩心润湿实验与岩心驱替实验结合,总结了分散胶颗粒的调剖机理:选择性进入高渗区域,增大液流在其孔隙中渗流阻力,导致液流转向,扩大注入水波及范围;滞留-再运移、弹性封堵-突破运移交替往复,达到深部调剖的目的。分散胶颗粒的驱油机理为:弹性变形进入孔隙,将孔隙壁面油膜剥离;进入盲端中,将其中的剩余油“挤”出;弹性突破形成的负压,将相邻连通的孔隙中的剩余油“吸”出;分散胶颗粒在孔隙表面滞留,改善岩石润湿性。本文的研究对SIPNG分散胶深部调驱的数值模拟及现场应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