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前CT引导下自体血及微弹簧圈定位对肺部磨玻璃结节精准切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于我院心胸外科经术前CT引导下自体血(34例)及微弹簧圈(31例)定位后行胸腔镜下肺部磨玻璃结节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定位方法的定位费用、定位时长、肺叶楔形切除时长、定位成功率、肺楔形切除率、定位并发症发生率及中转开胸率。结果:两种定位方法共完成了65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前CT引导下自体血及微弹簧圈定位对肺部磨玻璃结节精准切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于我院心胸外科经术前CT引导下自体血(34例)及微弹簧圈(31例)定位后行胸腔镜下肺部磨玻璃结节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定位方法的定位费用、定位时长、肺叶楔形切除时长、定位成功率、肺楔形切除率、定位并发症发生率及中转开胸率。结果:两种定位方法共完成了65例患者65处肺部磨玻璃结节灶,其中自体血定位组34例,微弹簧圈定位组3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结节大小、结节位置、结节距胸膜距离等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自体血定位组定位费用低于微弹簧圈定位组(自体血定位组585(585,585)元,微弹簧圈定位组3025(3025,3025)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自体血定位组定位时长少于微弹簧圈定位组(自体血定位组(14.56±2.25min),微弹簧圈定位组(16.29±2.74 min)),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7)。自体血组定位组定位成功率高于微弹簧圈组(自体血定位组定位成功32处(94.1%),微弹簧圈定位组定位成功26处(83.9%)),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183)。自体血定位组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微弹簧圈定位组(自体血定位组出现少量气胸1例(2.9%),微弹簧圈定位组出现少量气胸4例(12.9%),肺少量出血1例(3.2%),咯血1例(3.2%),轻微胸膜反应1例(3.2%)),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192)。自体血定位组肺叶楔形切除时长高于微弹簧圈定位组(自体血定位组22.59±3.32 min,微弹簧圈定位组16.94±3.72 min),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自体血定位组肺楔形切除率低于微弹簧圈定位组(自体血定位组楔形切除29处(85.3%),微弹簧圈定位组楔形切除28处(90.3%)),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538)。两组患者均无中转开胸手术。结论:自体血定位与微弹簧圈定位均是良好的术前肺结节定位方法,自体血定位较之微弹簧圈定位,定位时长、定位费用减少,定位成功率更高,穿刺并发症、肺叶楔形切除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自体血定位经济、安全、有效且操作简便,作为一种良好的术前肺结节定位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经肛NOSES应用于腹腔镜治疗乙状结肠、高位直肠癌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间我院胃肠外科的30例行经肛NOSES(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腹腔镜乙状结肠、高位直肠癌手术患者(观察组)以及同期30例行传统腹腔镜乙状结肠、高位直肠癌手术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
目的归纳分析多原发肺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探究多原发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确诊的2115例肺癌患者,经过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病例,收集归纳多原发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临床资料:年龄、性别、有无重度吸烟史、有无呼吸道症状、血清肿瘤标志物、同时/异时多原发肺腺癌、有无术后辅助化疗、有无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方式;病理资料:总病灶数、最大
背景保留幽门胃切除术可以提高胃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因此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治疗早期胃中部癌。相较于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腹腔镜辅助下保留幽门胃切除术的安全性以及是否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尚不明确。本Meta分析旨在评价腹腔镜辅助下保留幽门胃切除术治疗早期胃中部癌的近期疗效。方法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Cochrane、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目的:通过分析阴道上皮内瘤变(Vagin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AIN)的发病模式,提高对VAIN的认识;同时探索咪喹莫特软膏治疗VAIN的临床疗效,为规范VAIN的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收集2018年11月-2020年12月期间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由同一医师行阴道镜检查,并在阴道镜定位下活检的1368例患者资料。排除阴道或宫颈病理为炎症、未见异型
目的:比较分析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及甲状腺全切/近全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对于1-4cm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患者的长期获益与危害。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初次行甲状腺手术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1824例患者。在排除术前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或甲状腺外侵袭患者后,共808例肿瘤大小为1-4c
目的由于高分辨率超声(Ultrasonography,US)的广泛使用,临床上无症状甲状腺结节(Thyroid nodule,TN)的诊断率急剧上升。超声检查对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质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较高,已成为诊断甲状腺结节的重要影像学方法。本研究旨在探寻甲状腺结节超声检查中的高度可疑恶性超声特征在鉴别结节良恶性质中的临床价值,并研究其与甲状腺恶性结节侵袭性生物行为(颈部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Left colic artery,LCA)联合253组淋巴结清扫的临床可行性及肿瘤学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胃肠外科住院,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90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数据及随访资料。根据患者术中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IMA)的结扎水平不同,分为低位结扎组(
目的:探讨结肠癌根治术后辅助放射治疗对肿瘤沉积阳性的M0期结肠腺癌患者的价值,并寻找术后辅助放疗获益的群体。方法:样本包括在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于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诊断为结肠腺癌的患者。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从SEER数据库中识别出3177例符合要求的肿瘤沉积阳性的M0期结肠腺癌患者。此外,从SEER数据库提取的其他信息包括一般信息(性别、年龄和
目的:首诊Ⅳ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特异性的乳腺癌群体,研究其患者病理特征及探索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设计一个实用、便捷、直观的预测模型,利用模型可以在临床工作中快速计算这部分患者的生存概率,从而评估个体情况,个性化地为患者提供治疗方案。方法:患者信息及临床病理特征从美国公开的SEER数据库中提取,我们筛选出2010年至2015年首诊Ⅳ期乳腺癌的女性患者7433例,利用7:3的比例计算机随机分组划分成建
目的研究发现,TIPE2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异常,但TIPE2与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 RCC)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实验方法探究验证TIPE2与cc RCC关系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⑴本研究从公共数据库中下载ccRCC患者TIPE2表达谱及患者相应的临床数据,运用网上在线数据库分析TIPE2在cc RCC组织中表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