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多肿瘤抑制基因P16编码蛋白P16可竞争结合CDK4或CyclinD-CDK4复合物,阻止RB蛋白磷酸化,在细胞周期G1/S限制点起关键负调控作用,目前认为其失活机制主要有:纯合性缺失、点突变及启动子区DNA的5’CpG岛甲基化。近年研究表明人类多种肿瘤中存在着较普遍的P16基因表达失活现象,本研究对垂体腺瘤中P16基因表达情况以及P16基因失活机制作了初步探讨,并结合临床病理、肿瘤的侵袭性进行了分析。 方法:本研究收集了近年手术治疗的70例垂体腺瘤标本,包括无功能腺瘤(NF)20例,PRL腺瘤14例,GH腺瘤12例,ACTH腺瘤8例,PRL/GH腺瘤6例,FSH腺瘤3例,LH腺瘤3例,FSH/LH腺瘤2例,FSH/PRL/GH腺瘤2例,其中侵袭性腺瘤20例,非侵袭腺瘤50例,本组有8例为复发腺瘤,以10例正常脑组织作为正常对照。通过RT-PCR、Western Blot检测了70例垂体腺瘤及正常脑组织中P16mRNA、P16蛋白表达情况;以患者相应外周血为对照,采用PCR、PCR-SSCP对P16基因第2外显子缺失和点突变情况进行了分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了P16基因启动子区5’CpG垂体腺瘤* 基因表达、缺失、突变及甲基化与临床病理的相关研究 中文摘要岛甲基化状况,并结合P16基因的表达及肿瘤的临床病理进行了探讨;同时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调节细胞周期GI沼限制点的相关基因蛋白表达之间相互调控关系也作了探讨。 结果:本组74.3%(5厂0)垂体腺瘤P16mRNA、P16蛋白表达缺失或低下,P16基因表达与垂体腺瘤临床病理特点及侵袭性改变无关,但表达缺失垂体腺瘤的平均直径明显大于阳性表达腺瘤 0功刀1人本组仅5例腺瘤(.1%,5厂0)在P16基因第2外显子检测到P16基因纯合性缺失,PCRSSCP分析仅一例出现泳动移位,而72.9%归厂0)垂体腺瘤在P16基因启动子区5’CpG岛存在甲基化,正常脑组织无一例阳性扩增,且启动子区 5’CpG岛甲基化与 PI6基因表达缺失高度相关。本研究还发现,垂体无功能腺瘤、PRL腺瘤、性激素腺瘤及混合型腺瘤中N 基因甲基化率明显高于GH腺瘤与ACTH腺瘤,PI6基因启动子区 5’CpG岛存在甲基化的垂体腺瘤平均直径也明显大于非甲基化腺瘤0<0刀1人 但垂体腺瘤中P16基因甲基化与肿瘤临床病理及侵袭性无关。在垂体腺瘤调节细胞周期 GI侣限制点相关基因表达调控中,PI6蛋白在垂体腺瘤中低表达,CyClinD及 CDK4呈高表达,RB表达也较高。此外,PI6与 CyClinD、CDK4与 RB蛋白表达均呈负相关o<0刀 1入而 CyClinD表达与 CDK4呈正才关(P<0.05),PI6、CyClinD、CDK4、RB蛋白异常表达与肿瘤侵袭性改变及复发均无关。 结论:垂体腺瘤中也存在着较普遍的n 基因转录抑制及表达低下,其失活可能在垂体腺瘤形成早期发挥重要作用,并对肿瘤生长及 互二垂体腺瘤P16基因表达、缺失、突变及甲基化与临床病理的相关研究 中文摘要生物学行为改变起一定促进作用。P16基因失活在垂体腺瘤中可能主要与启动子区DNA高度甲基化高度有关,而P16基因缺失及点突变并不占主导地位。此外,垂体腺瘤发生可能还涉及到细胞周期 GI侣调节环路中单个或多个基因异常改变,PI6表达缺失、CyClinD及CDK4过表达是通过共同的 RB途径参与肿瘤的形成,PI6低表达和CyClinD、CDK4高表达以及后两者间的正相关表达在垂体腺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协同作用,设法了解并调节各基因蛋白表达相互间的平衡调控关系对今后肿瘤基因治疗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