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是目前乳腺癌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疑难并发症。本课题在于应用自拟通络消肿方联合空气波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并探讨中西医联合用药的中药内服治疗法的治疗优势,为临床提供理论支持。方法: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乳腺癌相关上肢淋巴水肿的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通络消肿联合空气波治疗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主要进行手臂周径测量及中医症状积分评估,实验室指标CRP、IL-6、Ig A、Ig G、Ig M、CD3+T细胞、CD4+T细胞及CD4+/CD8+T细胞、NK自然杀伤细胞以及VEGF、MMP-2、MMP-9水平的表达,进行安全性指标及疗效的评价。结果:(1)两组患者间在性别、年龄、病程及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方式、术后是否放疗及术后淋巴结分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相比于治疗前,两组干预后患健侧上肢周径差值均明显减小,且通络消肿方联合空气波治疗观察组上肢周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总症状积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相对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倦怠乏力、食少纳呆、口中粘腻、大便不实、大便干结均无明显改善外(P>0.05),而观察组则所有症状较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食少纳呆、口中粘腻、大便不实、大便干结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3)治疗前后同组相比,观察组炎症指标CRP、IL-6水平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而进行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CRP、IL-6的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前后同组相比,对照组的Ig A、Ig G及Ig M的水平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相比,观察组Ig A、Ig G及Ig M的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治疗前后同组相比,对照组的CD3+、CD4+、CD4+/CD8+T细胞及NK细胞比例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而治疗后两组比较,观察组CD3+、CD4+、CD4+/CD8+T细胞及NK细胞比例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的VEGF、MMP-2、MMP-9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观察组VEGF、MMP-2、MMP-9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4)安全性监测血常规、肝功能、电解质、大便常规+潜血、心电图等指标,结果显示两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5)对照组治愈2例(5.0%)、显效8例(20.0%)、有效18例(45.0%)、无效12例(30.0%),总有效率70.0%;观察组治愈10例(25.0%)、显效18例(45.0%)、有效10例(25.0%)、无效2例(5.0%),总有效率95.0%,且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拟通络消肿方联合空气波治疗能明显减轻患侧上肢水肿,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其机制可能是可通过减少炎症反应,调节患者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进一步减轻其肿瘤侵袭及转移能力而发挥作用,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可能成为一种简便、安全、经济而又有效的BCRL的综合治疗方法,适合临床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