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基Ⅲ-Ⅴ族混合集成激光器的理论设计与关键工艺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GLDY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来高速海量信息传输需求使得低成本集成光电子器件成为首选。采用硅基光电子器件用光代替电实现片间乃至片上光互连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半导体硅材料不仅仅是电子材料,还是光子材料。成熟的微电子加工工艺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做出了特殊贡献,也为硅光子学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极大地促进了硅光子学的发展。人们已在绝缘体上硅(SOI)制作出阵列波导光栅、光波导调制器和光开关等诸多优良的光波导器件。然而,硅是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硅基光源成为硅光子学领域的发展瓶颈。科学家们尝试着许多方法来解决硅材料的发光难题,比如纳米晶硅、硅基掺铒、锗硅等,迄今为止只有硅材料和III-V族材料的混合集成才能满足器件性能需求。本论文对硅基III-V族混合集成激光器进行了理论设计,并对其关键的制造工艺——BCB作为中间层的Si/III-V族半导体光电材料键合技术进行了研究。其主要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1)设计了一种可调谐的单波长硅基III-V族混合集成激光器,基于III-V族波导F-P腔和硅基/III-V族混合微环之间的游标效应,有望实现单波长激光输出,通过硅基热光效应可实现输出波长可调谐。(2)设计了一种同时输出四波长的硅基III-V族混合集成激光器。通过硅基采样光栅对III-V族有源波导中的光场进行选择性反馈,以及与硅基微环之间共同选模作用,有望实现四个波长的同时激射。(3)对硅基III-V族混合集成激光器的关键制造工艺——BCB作为中间层的Si/III-V族半导体光电材料键合技术进行了研究,经过实验摸索,开发出一套基于纳米压印机的超薄BCB键合工艺,键合层厚度可控制在50nm以下,最小厚度为20nm,机械强度达到2MPa;实现了InP衬底的低损伤剥离,为后续混合集成激光器的研制打下基础。
其他文献
太赫兹电磁波处于微波和红外波范围之间,频域范围通常在100 GHz~10 THz之间,该波段因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而被认为是现今交叉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太赫兹技术之所以受到人
现今电能传输的主要方式是电缆,但是其在传输电能的过程中受电磁干扰以及电缆本身电阻的影响会对传输的电能造成较大影响,限制其在强磁场等环境中的应用。随着光纤及其应用技
通过计算机调试给出了一个合理的核参数,从而建立了一个核主成分模型.然后用核主成分法对2010年江苏省13个市的居民生活水平进行分析,并和主成分分析结果作了对比,发现改进后
本文建立了高原地区低温低压环境下发电舱内热环境的理论模型,模拟了发电舱内空气流动换热和舱内设备器件传热过程,探究了极端环境温度条件下发电舱内柴油发电机组散热量和通
现制水磨石地面应用广泛,特别是公共建筑如:教室、会议室、宾馆等,因为它与地板砖、块料面层水泥地面相比具有一定的优点,它是一种美观大方、光滑平整、坚硬耐用、易于保洁的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与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广东省东莞市万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
目的通过分析持续性心房颤动与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临床防治心房颤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3~10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的心房颤动患者55例。根据
有机薄膜晶体管(organic thin film transistor,OTFT)具有机械柔韧性好、可低温溶液法加工,适合于塑料、纸张等普适性衬底等优势,在柔性显示、低成本智能电子标签等领域有着
分销一直是产供销一体化企业经常采用的一种销售模式,是企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支持。很多企业对下属分销商的管理也一直采用人工化的粗放式管理,存在着许多问题。随着计算机软件
贫困生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国家政府及社会各界都想方设法资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然而贫困大学生问题并非仅仅解决经济困难保证其顺利入学就能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