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功能陶粒及复合厌氧菌群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c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与好氧生物处理技术相比,具有高负荷率、低能耗及低污泥产率等优点。本论文对高效陶粒的制备及功能化、复合厌氧菌群的构建、功能化高效陶粒固定化微生物及应用于厌氧生物滤池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的效果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陶粒制备试验表明,优化的配方为:粉煤灰55g、水泥15g、DT-5 2.5g、γ-Al2O31.5g、聚丙烯酰胺4g、石膏2g、生石灰20g。陶粒的理化性能检测和电镜照片显示,该陶粒的比表面积达31.274 m2/g,表面粗糙、孔隙率较高、质轻,抗酸抗碱不易老化,使用寿命长,适宜于做厌氧生物滤池(AF)的生物载体。研究了复合厌氧菌群的构建及处理生活污水的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复合菌群CHFH-1优势最明显,相互之间发生了生态位分离,形成互惠共生关系;处理生活污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7.2,厌氧培养箱温度35℃。在该条件下将9ml CHFH-1种子液接种至盛有50ml生活污水的已灭菌的150ml锥形瓶中,测定第8天复合菌群CHFH-1处理生活污水CODcr的去除率达73.18%。为获得性能更好的陶粒进行微生物固定化,在陶粒制备的基础上进行功能化试验,通过高效陶粒酸化、硅烷(KH-570)化和戊二醛化,达到表面改性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高效陶粒功能化的优化条件为:盐酸浓度0.05mol/L,硅烷甲苯体积浓度10%,戊二醛质量分数0.7%。在该条件下测得微生物负载量为15.37mg/g,微生物负载量处于比较好的水平。当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时,在保证一定水力负荷、水力停留时间(HRT)6h条件下,用纳米改性陶粒,普通污泥挂膜,挂膜时间为12天,COD去除率为52.7%;用未功能化陶粒,普通污泥挂膜,挂膜时间为10天,COD去除率为57.9%;用功能化陶粒,普通污泥挂膜,挂膜时间为8天,COD去除率为68.7%,用功能化陶粒,复合菌CHFH-1挂膜,挂膜时间为7天,COD去除率为79.2%。动力学研究表明,AF塔中COD降解速度对COD浓度为一级反应。用功能化陶粒、复合菌CHFH-1挂膜,进水COD浓度为197mg/L时,经验速度方程为:rCOD=-dCCOD/dt=0.2807CCOD-0.1082(mg/L·h)反应速率显著高于纳米改性陶粒及普通污泥挂膜的陶粒。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昏迷气管切开患者改良插胃管术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施行插胃管的80例昏迷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插管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访谈优秀的网球运动员,详细地阐述了网球运动营养补充的特点、重点及网球运动营养补剂的效果,由此全面的综述了网球运动在生活中以及在比赛中应该如
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CrossFit”训练模式对健美专选班学生的肌肉形态、身体机能产生的影响,通过比较分析两个不同实验组别的训练效果,从而论证CrossFit训练模式对健美专选
为了分析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复杂性、稳定性以及动态变化性,该文利用兰州新区1993、2000、2010、2012及2013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以GIS技术为支持,应用分形理论并通过叠加分析
大英帝国在近代外交史上长期立于不败之地。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争结束后英国对中东阿拉伯诸行省的安排,既给阿拉伯人许诺,支持阿拉伯人"独立"和"统一",又给犹太人允诺,
<正>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常常需要构建诸如函数模型、数列模型等数学模型,在解决排列组合的应用问题时,我们也要将一些具体问题数学化、一般化、规律化,即建立一个模型来求
期刊
0. Introduction  Hoist that gather equipment,electrical and hydraulic is a large scale equipment made up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systems,responsible for upgrading coal and gangue, lowering materi
期刊
排列组合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历年高考考查的热点.学生在此类问题上得分率极低,主要是源于学生对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众多方法及其适用背景未能逐一吃透,习惯用模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相当严重。目前全国受Cd、Cr、Pb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2000万hm2,约占全国耕地的1/5。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由
合成了三种应用于双光子三维全息光刻技术的双光子吸收材料, 2,6-bis(4-(bis(4-tert-butylphenyl)amino)benzylidene)-1,3,5,7-s-hydrinacen trone ( A ), 2,6-bis(3-(4-(bis(4-tert-bu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