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虎杖膏组方药物对肛周脓肿菌群的抑菌效果,为选择虎杖膏组方用于治疗肛周脓肿感染期及成脓早期提供用药依据。方法:与病人充分沟通、签订知情同意书后,采集符合试验要求的肛周脓肿患者脓液标本60份,微生物培养、菌种分离,使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保存病原菌或优势菌菌株,归纳肛周脓肿临床分离菌群分类、分布特点。采用本院药剂科提供的虎杖膏组方药物,分别配制低浓度组药液(含生药量浓度为200mg/mL)、中浓度组药液(含生药量浓度为400mg/mL)和高浓度组药液(含生药量浓度为800mg/mL)作为试验组药液;同时制备DMSO对照组溶液。将药液经琼脂稀释法分别制成含药MHA平皿和DMSO对照MHA平皿,复苏临床菌株并配制致病菌菌悬液均匀涂抹在平皿表面,经37℃培养箱孵育16-20h后,观察各组平皿抑菌效果。结果:1.60份肛周脓肿脓液标本的培养及鉴定结果:60份培养标本中有37份为混合感染(61.67%),23份培养标本经鉴定为单一病原菌感染致病。革兰氏阴性菌55株(91.67%),其中大肠埃希菌42株(70%);肺炎克雷伯菌10株(16.67%),铜绿假单胞菌3株(5%);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占总菌株的8.33%。2.虎杖膏组方药物对60株肛周脓肿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效果(1)产ESBLs大肠埃希菌: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三组间抑菌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低浓度组和中浓度组抑菌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5)(13)(15)(15)(15)),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抑菌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5)(13)(15)(15)(15)),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抑菌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5)(13)(15)(15)(24))。抑菌作用与三组含生药量浓度之间呈正相关(r_s=0.8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产ESBLs大肠埃希菌: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三组间抑菌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低浓度组和中浓度组抑菌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5)(13)(15)(15)(15)),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抑菌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5)(13)(15)(15)(15)),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抑菌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5)(13)(15)(16)(15))。抑菌作用与三组含生药量浓度之间呈正相关(r_s=0.0.74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肺炎克雷伯菌: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三组间抑菌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低浓度组和中浓度组抑菌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15)(13)(15)(19)(21)),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抑菌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15)(13)(15)(15)(15)),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抑菌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15)(13)(15)(15)(18))。抑菌作用与三组含生药量浓度之间呈正相关(r_s=0.91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铜绿假单胞菌: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三组间抑菌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金黄色葡萄球菌: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三组间抑菌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肛周脓肿的常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其中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2.虎杖膏组方药物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抑菌作用与三组含生药量浓度呈正相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作用与三组含生药量浓度无显著相关性。3.虎杖膏组方药物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不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均具有抑菌作用,为选择虎杖膏组方药物用于治疗肛周脓肿感染期提供用药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