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结构中直接生长氧化铜纳米线及其场致电子发射特性的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fengrg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准一维冷阴极纳米材料场发射在小型微波器件和场致发射平板显示器等真空微电子器件中有应用前景。因此,它成为目前纳米材料应用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氧化铜纳米线具有制备生长工艺简单和场致电子发射稳定且均匀等优点,因而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博士论文首先综述了场致发射电子材料以及微结构中生长准一维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准一维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两种典型的生长机理,回顾了场致电子发射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方法。然后,本论文介绍学位研究过程取得的主要成果。我们研究了在微结构中通过直接加热铜膜的方式生长氧化铜纳米线的方法,研究了带栅极微结构的制作过程,特别是氧化铜纳米线在上述微结构中的生长条件。随后,研究了在微结构中直接生长的氧化铜纳米线的场致电子发射特性和器件物理等。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   1、研究了铜薄膜厚度和生长温度等对氧化铜纳米线生长的影响规律,以及氧化铜纳米线的场致电子发射特性和电导特性,为器件研究打下基础。研究结果表明,铜薄膜厚度至少要大于300纳米才能生长出纳米线。另外,经过热氧化生长过程,原来的铜薄膜转化为氧化铜薄膜,其厚度增加了约1倍。定域生长的氧化铜纳米线阵列具有良好的场发射特性,电流密度为10μA/cm2时的典型开启电场约为5 MV/m。单根纳米线的场发射研究结果表明,在比较高的外加电场作用下,采用实验获得的电流和电场数据构造的场致电子发射ln(I/V2)~1/V关系曲线呈现向上曲翘的特点,是典型的P型半导体的场致电子发射特征。同时,单根纳米线的电导测试结果也验证了氧化铜纳米线具有P型半导体性质。典型电导率约为7.8x10-4(Ω·cm)-1。   2、发展了一种在微结构中精确定位自组装生长氧化铜纳米线冷阴极的技术,研制出带栅极真空微纳电子源阵列。首先,提出了采用交替式制膜来有效解决薄膜与衬底脱落的思路,为微结构制作的后续工艺提供了重要保障。其次,研究出有效刻蚀和清除铜膜上的铝薄膜的工艺条件,实现氧化铜纳米线的有效和均匀生长。再之,发展了采用铜膜上的铝膜微孔限制氧化铜纳米线生长的技术,实现在带栅极微结构中心精确定位生长氧化铜纳米线冷阴极,有效解决了纳米冷阴极与控制栅极的电绝缘问题,提高了微纳电子源阵列制备成功率以及它们的场发射均匀性。场致电子发射特性测试结果表明,采用上述技术制备的微纳电子源器件可以有效地控制电子发射,阳极收集到电子的效率随着阳极电压以及栅极电压的增加而增大,阳极收集电子的效率可高达~0.85。   3、探索了在新型微结构中制备氧化铜纳米线的方法及其生长机理。采用镀膜、光刻以及热氧化等方法,成功地在玻璃衬底上制作的容器状氧化铜微结构阵列中生长出氧化铜纳米线。电场模拟结果表明,该新型微结构对发射的电子具有自聚焦作用。我们还结合铜膜厚度对生长氧化铜纳米线影响以及氧化铜薄膜微结构中生长氧化铜纳米线的结果,讨论了氧化铜纳米线的应力生长机理。
其他文献
自从Iijima合成碳纳米管以来,不同结构碳纳米材料由于其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备受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的关注。目前碳纳米材料主要的制备方法有:电弧放电法、激光烧蚀法、化学气
ZnO作为重要的半导体材料,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论文针对ZnO纳米材料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了水热合成法和气相传输方法制备一维ZnO纳米结构及其生长机理。利用n-ZnO纳米
在传统的热力学中,一旦知道系统的始态和终态能量以及连接两态的路径,便可确定系统对外作的功。事实上,两态的能量及系统与环境在路径上的交换热均有kBT涨落,只是在玻耳兹曼统计
学位
随着经典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规模和集成度都已接近到了开发极限,再往下则会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量子效应。量子信息科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作为新一代的高
学位
1998年天文物理学家通过观测超新星发现宇宙正在做加速膨胀,此后大量的天文观测实验,包括对新的Ia型超新星的观测、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观测和对宇宙大尺度结构的观测等,进一步
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现代医疗检测和科学研究,但是昂贵的价格使很多中小医院和实验室都无能力配备MRI谱仪。本论文的目的是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