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征型自修复高分子材料以其优异的结构可设计性和能够多次自修复的能力而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但目前自修复的高分子材料往往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无法兼具高力学强度和良好的自修复能力,二是性能或者功能相对单一。针对上述两大问题,本文通过构建新颖的可逆交联网络来获得高力学强度的自修复材料,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两个典型应用,进一步进行改性,赋予自修复材料新的性能与功能。具体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针对现有自修聚丙烯酸酯涂层难以兼具高力学强度和良好自修复能力的问题,本文设计制备了一种能够实现快速自修复的新型聚丙烯酸酯涂层。首先,设计合成了一种侧基含有呋喃官能团的线性聚丙烯酸酯树脂(LFP);而后,通过侧链的呋喃基团与马来酰亚胺封端的超支化聚硅氧烷(HMP)的反应,构建基于呋喃-马来酰亚胺的Diels-Alder可逆共价交联网络;与此同时,引入聚多巴胺粒子(PDAP),制得了一类不仅具有良好力学强度和自修复能力,而且能够在近红外(NIR)激光辐射下实现自修复的新型交联型丙烯酸酯树脂涂层(HPA)。系统地研究了可逆共价交联网络的构建对材料力学强度的作用,考察了 PDAP对HPA力学、热学和光热转化能力的影响,探究了 HPA的自修复能力和自修复的原理。当PDAP的含量为0.3wt%时,所得材料(HPA3)具有最优的综合力学性能,其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韧度分别为12.9±0.7 MPa、23.9±1.6%和2.63±0.10 MPa。此外,在近红外光辐射2.5min后,HPA3的自修复效率达到87.6%以上,呈现出修复时间短、修复效率高的特点。第二,针对高灵敏柔性触控面板盖板材料应达到高介电常数、无色高透明和良好柔性的要求,我们设计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自修复聚氨酯薄膜。将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羟基封端聚碳酸酯和2-羟乙基二硫化物(HEDS)共聚,制备了一种异氰酸酯封端的含有脂肪族二硫醚基团的齐聚物;将该齐聚物与1,1,1-三(羟甲基)丙烷(Tri-OH)反应,构建永久化学交联网络,获得了一种具有可逆交联网络的无色透明的聚氨酯薄膜。为了保持聚合物的无色透明,向聚合物基体中引入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盐(LiTFSI)和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基磺酰基)酰亚胺(EMTFSI),制备了系列无色透明的聚氨酯薄膜(PULE),系统研究了 LiTFSI和EMTFSI的含量对材料的力学、介电性能及自修复性能的影响。当LiTFSI和EMTFSI的含量分别为5wt%和7.5wt%时,得到的薄膜(PULE7.5)具有最优的综合性能,能够在弯曲、卷曲以及S型之间自由地转换,其抗拉强度、韧度和杨氏模量分别为19.6 ± 1.6 MPa、819.5±16.5 MJ m-3 和 85.5±6.0 MPa;104-106Hz 频率内的介电常数(9.6-6.1)能够与玻璃媲美,550 nm下的透过率为90.7%,完全断裂后的自修复效率在92.7%以上,重塑后的力学性能的回复率大于91.8%。PULE7.5的突出综合性能表明其在制备柔性触控面板的盖板材料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