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外交通出行需求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建设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周围汇集多种交通方式并伴随大量集散客流、换乘衔接设施及商业建筑。以铁路为主的综合交通枢纽是连接城市内外重要的交通场所,近几年建立的大型铁路枢纽如哈尔滨西站、沈阳北站、阜新南站等都是将多种交通方式衔接配合在一起,提高进出站旅客及附近居民换乘效率。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的换乘客流及枢纽内换乘流线的组织优化,对提高旅客出行舒适度、枢纽的整体运行效率及服务质量等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有关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发展历程及规模研究进行系统性的分析,针对我国综合交通枢纽的实际情况,主要对枢纽各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客流量预测方法、流线上客流量分配预测方法及流线组织优化方法等进行深度研究。在对国内外现状枢纽分析的基础上,对综合交通枢纽设施与流线理论进行简述,对枢纽换乘系统的构成及换乘流线、设施服务能力进行分析。其次,提出了以铁路为主的综合交通枢纽换乘客流预测的思路,分析了换乘客流的特点及构成,并介绍了预测客流量的方法。进而提出了本文预测客流量的方法,利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未来年的换乘客流总量,在此基础上,采用最大熵模型进行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客流量预测。之后,通过对旅客选择各个交通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每个交通方式的路段阻抗,根据交通流分配理论,对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客流量进行预测。在建立行人流阻抗函数的基础上,利用TransCAD软件进行客流分配,可以直观地反映枢纽内部流线上的客流情况。最后,对综合枢纽换乘流线组织进行研究,通过生成流线,对大连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内部换乘流线布局进行分析并提出枢纽内部组织流线上出现的冲突问题及瓶颈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了组织优化模型,利用广义费用模型,进行各个节点及整个枢纽体系的广义费用计算,之后根据交通流线分配图及广义费用值从设施及走行路径两个方面进行流线组织优化并提出相应的组织方案,通过对比分析,说明优化方案的有效性,为建成后的大连北站综合交通枢纽的实际运营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及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