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自1988年提出贷款呆账准备制度后,在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贷款损失准备制度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为了进一步完善贷款损失准备制度,使贷款损失准备制度在适应我国基本国情的前提下与国际趋同,监管部门提出一系列新的监管要求,这些监管要求的提出与完善,不仅使银行意识到充分、准确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对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性,贷款损失准备税前扣除政策以及一般准备计入银行资本也激发银行及时、充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这些对我国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文的第一、二部分,主要研究了国内外学者对贷款损失准备、盈余管理、资本管理的研究,并且对本文的写作思路以及创新点、不足之处进行梳理。本文的第三部分包括三个部分:贷款损失准备的制度发展回顾、贷款损失准备与盈余管理理论分析、贷款损失准备与资本管理理论分析。本文的第四部分是实证研究,本文选定14家的境内上市商业银行2006-2012年半年度财务数据作为数据样本,选择不良贷款率、贷款增长率、银行规模、下期实际发生的贷款损失率作为控制变量,税和准备前资产收益率以及资本充足率作为自变量,贷款损失准备率作为因变量,构建模型探索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是否利用贷款损失准备进行盈余管理和资本管理。本文的第五部分是实证结果进行的总结分析,即根据实证结果对本文研究结果进行阐述。本文根据实证研究结果结合不同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完善我国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系统。本文的主要贡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目前国内贷款损失准备研究主要集中于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建议等理论研究,实证研究较少。本文以实证研究结果为依据,对我国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动机进行研究,以事实为依据进行分析。(2)本文依次对样本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我国不同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在实务操作中存在的区别以及实务操作和监管要求的差异,结合实证研究结果对我国贷款损失准备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完善我国贷款损失准备制度。但是由于可以获取的财务数据有限,本文并没有对我国大型国有控股上市商业银行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原因进行实证分析,而只是从理论上进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