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提高,汇率作为联系不同国家经济之间的一个核心变量,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的实现。自2005年我国执行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和弹性加大,人民币总体上呈升值趋势。汇率的波动以及货币的升值必定会使得我国的经济受到干扰,直接影响进出口企业利润及国际收支平衡。然而,这些年来,因为汇率的波动太频繁,人们逐渐发现汇率的变动程度也会对本国的就业形势产生影响。这主要表现在我国的对外贸易经济受国际汇率变动的影响程度加深,间接影响着国内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一方面是与对外贸易联系最紧密的出口加工业,由于人民币升值导致企业利润降低,劳动力需求减少。另一方面是汇率升值长期内会改变我国的产业格局,促使劳动力从贸易部门向非贸易部门转移。加上我国正实施优化产业结构的战略,会逐步淘汰掉一些低附加值的产业,因此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就业情况也不容乐观。 本文从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进行梳理总结为开端,把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来分析汇率变动对就业的传导机制以及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不同部门就业的影响。在理论分析部分首先对关于汇率和就业的相关概念以及我国汇率和就业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回顾,然后在凯恩斯的就业理论及IS-IM-BP模型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汇率影响就业的三个重要渠道,分别是对外贸易渠道、资源配置渠道以及投资渠道,为后面的实证分析提供理论上的铺垫。在实证研究部分,本文按照产业和可贸易性的不同,将国民经济部门划分为贸易部门、非贸易部门第二产业和非贸易部门第三产业三个部门。本文选取1994年至2013年相关的年度数据,搭建就业量、汇率、实际GDP、利率水平各变量的VAR模型,然后利用EViews7.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在实证分析中首先利用协整分析检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国内不同部门就业的长期影响,其次利用误差修正模型检验汇率对就业的短期影响,最后利用方差分解给出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人民币升值能有效推动我国非贸易部门的就业,而不利于我国贸易部门的就业。本文的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给出政策建议,即人民币升值不宜大幅过快的升值,应当在保证就业的基础上稳步升值;应当通过优化我国产业结构来提高就业水平;应当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来提高就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