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营化不仅是一个管理工具,也是一个社会治理的基本战略。公共服务民营化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公众满意为标准,在市场经济中引入竞争机制,打破政府垄断,引导私营部门、民间群体和社会力量的参与,构建政府与私营部门相互协作的公共服务体系,从而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本文从民营化的动态实现机制、民营化过程中的政府作用和政策供给入手,重新界定了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职能和角色,对我国公共服务民营化的实现路径作了系统分析,鼓励私营部门的参与,使公共服务主体变得多元化,试图解决由于认识的差异、社会信用危机和法律层面等阻力带来的公共服务不均等、供给不足和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失衡的问题。当前我国学术界对公共服务的研究,主要关注政府与市场的的关系。本文以民营化为切入点,对公共服务民营化的实现路径展开论述。论文写作思路:首先,以新公共管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公共服务理论、萨瓦斯的民营化理论为依据,从公共服务不均等、政府财政支出、外部环境出发,分析了我国公共服务的现状,在借鉴国外的民营化改革的实践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得出的启示:实施民营化需从国情出发,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使政府责任贯穿于民营化的整个过程。其次,针对民营化发展的不利因素,从认识角度的差异、社会信用危机、法律层面的障碍和市场机制不成熟的角度,概述了我国公共服务民营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阻力。最后,从公共服务民营化动态实现机制的角度,深入研究了公共服务民营化过程中政府的作用和政策支持。笔者认为,要实现我国公共服务民营化发展的有效路径,政府应提供如下政策供给:搭建市场机制的平台、鼓励民间群体的参与、再造服务流程式组织结构、制定和完善公平公正的法律、法规、设立与规范独立的政府管制机构,从而鼓励和引导私营部门参与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