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理种群桑天牛遗传多样性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xiang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AFLP分子标记测定了6个地理种群桑天牛的遗传多样性,建立了基于桑天牛Apriona germari基因组的AFLP最佳反应体系,并对不同地理种群的桑天牛遗传基因进行酶切、连接、扩增、电泳等,利用PopGen 32软件来揭示其遗传多样性,旨在揭示桑天牛种群的遗传结构,为桑天牛的虫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不仅可以揭示桑天牛不同种群间的遗传关系,而且还可以为探讨桑天牛各主要危害区的虫源关系、发生机理等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改善和提高桑天牛的预测预报和监控技术水平以及遗传控制策略提供借鉴意义。研究结果如下:①建立适合的AFLP反应体系研究桑树主要害虫桑天牛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有助于从分子水平分析害虫的系统发育和开辟害虫防治新途径。对提取的桑天牛成虫基因组DNA预扩增中的Mg2+浓度、dNTP浓度、引物浓度、Taq DNA聚合酶的酶用量以及选择性扩增中的预扩增产物稀释倍数、dNTP浓度、引物浓度、Mg2+浓度和Taq DNA聚合酶的酶用量等进行单因素试验,优化反应体系。确定预扩增反应体系中的Mg2+浓度为15.0×10-4mol/L、dNTP浓度为15.0×10-5 mol/L、引物浓度为10×10-7 mol/L、Taq酶用量为1 U;选择性扩增反应体系中的预扩增产物稀释倍数为40倍,dNTP浓度为15.0×10-5 mol/L、引物浓度为5.0×10-7 mol/L、Mg2+浓度为15.0×10-4mol/L、Taq酶用量为1 U。用优化后的反应体系扩增得到了条带清晰的桑天牛AFLP图谱。②采用AFLP技术,对6个桑天牛地理种群DNA进行扩增,5对引物组合共得到扩增条带数241条,其中多态性条带数196条,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为81.33%,其中杭州种群具有13条特异条带。遗传距离分析结果是:来自河北省的4个地理种群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2703;浙江杭州种群与河南济源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397 2,二者与河北省4个地理种群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418 2、0.3334。聚类分析也显示,地理上相距越远,桑天牛种群间的遗传分化越大。
其他文献
通过数据的收集和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和大田广域市城区行道树系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两个城市行道树树种多样性的不足,仅少数几个树种占据了行道树总量的绝大比例;两个城市行道树种
吸收温室气体进行固碳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是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全球每年造林约450万hm2,而中国是世界上人工造林成绩最显著的国
有个行人扁担上挂着一只茶壶,茶壶突然坠地而碎,可他头也不回地继续朝前走。别人见了忙喊:“喂,茶壶碎了!”那人淡淡地答道:“我知道,既然碎了,回头看又有何用?”  人生路漫漫,总是要有所失的——失去了,就别回头!  有些失去是被迫的。单位裁员逼你下岗,市场竞争断你财路,天灾人祸夺你所有。无力挽回的就不要留恋,否则将会失去得更多。  有些失去是应该的。德薄而居高位,才疏而负盛名,功微而受厚禄,在现今的
大叶铁线莲(Clematis heracleifolia)为我国华北、东北有分布的观赏植物资源,其耐贫瘠、干旱,光适应范围宽,但其对盐碱的适应能力未见报道。通过人工胁迫评价大叶铁线莲对盐
本研究是针对落叶松人工林的整枝问题进行研究,所用的数据是2007年和2008年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对19块样地的95棵树进行外业调查获取的数据。根据标准地的数据分析
利用1998、2003和2008年三期遥感卫片资料,对辽宁西部北票市生态修复区的土壤侵蚀现状与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同时分析了土壤侵蚀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的动态变化格局,研究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