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坚持全面发展"的战略主题中提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体魄的强健、意志的坚强",从而为培养社会主义的优秀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素质教育的基地是学校,学校的主体是班级、是教师、是学生,所以,班级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地方,而班级文化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发展情况,而高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成长阶段,是学生个体心理成长的一个关键时期,这就要求我们要建设良好班级文化,做到具有针对性强,方向明确等特点。使学生具有优良的积极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班级文化的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学校的具体表现,是一个班级独有的精神风貌,也是师生文化素养、道德品质的综合体现,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为了使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得到提高和良好的发展,本课题以积极心理学相关理论为指导,综合该领域相关研究成果,对样本班级的全体学生进行积极心理总体品质和班级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分析,总结出现存的问题,采取行动研究的方法进行合理的班级文化建设,,得出以下结论1.积极健康的班风班貌的建设为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指引方向,促进认知维度,超越维度的提高2.全员积极参与黑板报、激励条幅、绿植、图书角的建设使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中的创造力求知力、合作力得到提升3.师生共同参与班级制度的建设与实施为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人际维度、公正维度、节制维度的提高提供了保障4.开展多形式的班级活动与社会实践为学生创造了积极心理品质提升的表现。提出以下对策1.精神文化建设方面要做到持之以恒,抓住时机,因势利导2.物质文化建设要做到让无声成为有声的,要做到直观性、系统性、教育性、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保证学生的参与3.班级制度文化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品格行为衡量的内在尺度,也让班级成员在班级各项准则规范下能够自觉地来对自己的言行进行约束,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满足教育培养的目标和根本要求。4.行为文化建设旨在丰富学生生活,是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得到充分体现,班级行为文化建设旨在丰富学生生活,培养学生认知、审美以及勇气等的积极心理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