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西南地区区域地质背景复杂,是中国大陆内强震活动频率最高的地区。玉蒙铁路全线位于高烈度地震区(8度),该线大量使用了桩板墙结构。桩板式挡土墙是由抗滑桩发展而来的,桩板式挡土墙可用于一般地区、浸水地区和地震区的路堑和路堤支挡,也可用于滑坡等特殊路基的支挡。本文结合《高烈度地震区膨胀岩(土)路堑支护结构试验研究》科研项目,对地震力作用下的桩板墙结构进行研究。在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资料和文献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归纳整理了桩-土动力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总结了桩板结构的理论研究概况以及结构形式的发展现状,并对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另外,还对国内外在滑坡推力分布图形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了一些总结,并对桩板结构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其次,以玉蒙铁路DK125+020处双排桩板墙工点为参考研究对象,利用中国核动力设计研究院的大型地震模拟试验台,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来研究分析不同结构形式(单排桩板结构、双排桩板结构)在不同加载状态下(静力、0.1gx、0.2gx、0.3gxz、0.4gxz、0.5gxz、0.7gxz、0.9gxz)的桩身受力、土体加速度、桩身变位变化情况,并比较单排桩、双排桩板结构对边坡的不同支护效果。最后,通过理论计算和对试验值进行计算,分析单排桩、双排桩板结构试验模型在静力、0.1gx、0.2gx、0.3gxz、0.4gxz、0.5gxz几种工况中桩体对于边坡的支护情况。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双排桩试验模型中上排桩的桩后受力占滑坡推力的比值,提出了本文的双排桩板结构模型中上、下排桩对于滑坡推力的不同分担比。通过上述研究得出了静力状态和不同加速度峰值地震力作用下桩前、后土压力分布、桩后土体加速度分布和桩体位移的一些规律。另外对于双排桩板结构,作者通过对比理论计算和试验值计算结果,得出了上、下排桩对于滑坡推力的不同分担比,可为桩板墙的抗震设计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