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地位不言而喻,而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关系到整个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最终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必然离不开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同时,中国农村人口超过总人口的一半,且农村环境复杂多变,实现当代我国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具有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文章首先立足马克思的“国家—社会”理论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探索留下的丰富理论资源,对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定义,尝试把握住农村治理现代化的三个基本特征,即: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权利运行民主化和治理行为法治化。这也是农村基层治理的三个重要方面。其次选择以张家界永定区为例,笔者通过对此处7乡7镇的实地调查考证,结合对农村基层治理理论的研究,提炼出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当下主要面临的三大难题:治理主体相对单一,通常表现为乡级政府唱“独角戏”;农村村民自治情况不理想,通常体现为村级自治组织“不给力”;治理方式找不准,往往看到依法治理“遇瓶颈”。而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主要则是当代我国农村治理主体职责不明确、治理机制不协调、治理方式衔接不充分。最后,笔者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农村治理的基本历程,并以世界眼光探究发达国家典型——美国,及农村情况与中国相似的亚洲典型代表国家——印度,结合他们治理的经验和启示,且综合当前我国农村基层实际和国家治理的大背景,最终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要理清治理主体,明确角色定位,主要是加强乡村两级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委核心领导作用、加快服务型政府发展,发挥基层政府的主导作用、增强农民参与意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完善社会组织建设、发挥社会协同作用。要优化治理机制、创新治理思维,主要是完善法治化长效机制、深化农村基层民主机制、健全农村基层互动治理机制、建立绩效科学化评估机制。要完善治理方式,依法治理与以德治理相结合,主要是大力推进依法治理、发挥传统文化的熏陶作用、增强乡规民约的约束作用和扩大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