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景观生态学的发展,森林景观成为其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许多的学者,林学家开始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森林景观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在景观尺度上对森林景观格局及规划进行研究,对于提高森林经营水平,解决经济发展问题和环境保护的矛盾,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本研究是基于3S技术的森林景观生态规划及景观安全格局的研究,是以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对森林景观规划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次探索,规划成果可为森林经营决策提供依据;结合景观安全格局进行森林景观规划的研究,为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通过建立森林景观安全格局,寻找重要的安全组分或战略点,对景观空间结构进行有效控制,对指导景观规划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现实意义上,南羊镇作为第二批云南省生态乡镇,在昆明生态功能区划中,被作为具有水源涵养,生态保护功能的重要地区对待,从景观尺度上对研究地区森林进行经营管理及景观结构合理配置的研究,指导森林景观经营,维持这一地区景观功能过程的动态平衡,增强地区内森林景观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充分有效地利用景观资源和生态过程的异质性、多样性特点,发挥地区内景观的整体优化及生态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两大部分:
第一,以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南羊镇为研究地区,利用3S技术对该地区的森林景观进行分类,并以分类结果为基础,进行森林景观格局分析,结合该地区的现状及格局分析结果,以景观生态学及景观生态规划理论为指导,研究了森林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实现森林景观生态规划,探讨森林景观分类及生态规划的理论与应用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进行了森林景观分类及空间格局分析。在二类调查数据和QuickBird遥感影像数据的基础上,应用ERDAS和ArcGIS,结合地面调查数据,对研究地区森林景观进行分类,得出研究地区森林景观空间分布图并对森林景观进行空间格局分析,为进一步的森林景观生态规划和设计提供依据。
研究地区景观分类体系由6类一级景观类型构成。农地、林地、水域、交通用地和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其中农地,林地是研究区的2类主导景观,可以作为基质景观,这两种景观类型占总体面积的88.84%。
通过对研究地区的森林景观格局分析可知,其景观的形状结构较紧密,有利于保蓄能量、养分和生物;由于长期以来的人为干扰,景观比较破碎,景观异质性较高但分布的均匀性较差;景观类型斑块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地区主要以中小斑块为主,防护林的超大斑块和巨斑块较多,具有较好的生态功能;由于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的影响和干扰较强,研究地区景观形状较规则。
(2)在森林景观分类及景观空间格局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地区的景观现状和森林景观生态规划目标,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以及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提出该地区森林景观的生态规划方案和景观功能分区的经营对策。
根据“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格局的理论,结合格局分析的结果把研究地区分为生态公益林保护区域,生态稳定经济高效的集约经营景观类型区和主要造林绿化区,进行规划。
(3)实现森林景观规划,其规划成果可为研究地区的森林经营提供参考和借鉴,力求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第二,应用景观安全格局理论对研究地区的景观格局进行优化,通过寻找重要的安全组分或者战略点,以尽量小的代价控制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恢复研究地区的生态功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研究地区的森林景观主导生态功能为水源涵养,选择五个面积较大的森林斑块作为源,建立研究地区水源涵养林安全格局。
(2)确定研究地区景观安全格局模型。在安全格局模型中通过借鉴前人的经验并结合研究区情况,选取海拔、土壤类型、坡度和坡向为阻力因子,确定相关自然要素、重要性系数和阻力系数,应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inimumcumulative resistance,简称MCR)来建立阻力面。根据阻力面,进行空间分析可以判别缓冲区、源间联接、辐射道和战略点,并根据不同的安全水平,建立高、中、低3个等级的水源涵养林安全格局。
(3)在安全格局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地区的现状,根据不同安全等级提出了森林景观规划和生态营林建设的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