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灯具作为一种具有照明功能的生活用具,不仅是一种物质文化形态,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反映,它的造型艺术寄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同时展现了中国汉代的工艺美术、科技创新、社会生活等,凝结了人类的智慧和技术。文章主要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论述研究范围为川渝两地,研究对象为川渝两地考古发现的400余件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灯具。第二章对川渝地区汉代灯具进行分型分式研究。灯具材质主要有陶、铜、铁、瓷,形制分为豆形灯、盘豆形灯、盘(碗)形灯、动物形灯、人物形灯、连枝灯、翻盖杯形灯。根据出土灯具的墓葬梳理灯具的年代与分布情况,得出不同地区在灯具的使用上具有区别,四川地区对灯具的使用不及重庆地区丰富。第三章,了解每种类型灯具的演变规律与特征。豆形灯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发展,由高柄小喇叭形底演变为矮柄大喇叭形底。盘(碗)形灯早期无鋬,东汉中期出现带鋬盘形灯,有些鋬还具有动物造型。铜质动物形灯在西汉初已出现,陶质动物形灯则从东汉初才开始流行,与铜质动物形灯一脉相承。人物形灯只有陶质,出现于东汉初期,延续到东汉后期。连枝灯、翻盖杯形灯为孤例,无法看出其演变规律。总体来看西汉早期以铜质灯具为主,东汉时期陶质灯具则为主流,并以陶豆形灯为主。前三个章节主要是对川渝地区出土的汉代灯具进行梳理,后面三章则是分析灯具所反映出的社会文化特性。第四章,将川渝汉代灯具与中原和云贵地区汉代灯具进行比较。中原地区的汉代灯具无论材质还是形制都比川渝地区丰富,精美;云贵地区的灯具不如川渝地区丰富,但与川渝地区灯具一脉相承,具有朴实之美。第五章,主要论述灯具体现的汉代社会生活文化。灯具具有照明功能,燃料主要为液体燃料。灯具用于随葬,主要是受“事死如生”丧葬观念的影响。灯具使用者身份等级较低,多为平民百姓,少数为地方官吏或豪强地主阶层。第六章,为结语,主要总结全文。整体总结川渝汉代灯具的材质、形制及演变规律,灯具不仅具有川渝地方特色,还受中原与云贵地区文化影响,同时,灯具折射出了汉代等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