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从临床观察的角度,客观评价火针疗法结合针刺治疗粘连期风寒湿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本病寻找有效的方法及提供必要的依据,以祈更好的推广应用。 方法: 本实验共选取病例60例,以随机方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为30例,入选者均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并经标准筛选排除不合格者。以肩关节活动度和肩部疼痛范围为观察指标,并对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以得出最终结论。治疗组(火针结合针刺组):在常规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寻找病灶局部最明显的压痛敏感点,靠近施针部位,用中火针密集式围刺刺激,针刺深浅以病程长短,病情轻重而定,轻者1-2mm,重者不超过3mm。最后让患者做外展、上抬等动作2-3min。每次以刺3个痛点为限,交替取穴,每隔2-3天1次,每周治疗2次,6次为一个疗程。对照组(常规针刺组):取穴肩髃、肩髎、肩前(肩髃前1寸)、肩贞、臂臑、曲池、合谷、后溪、阿是穴、陵下穴(阳陵泉直下2寸凹陷处压痛点上)。选用直径0.30mm-0.32mm的1-2寸不锈钢毫针,快速直刺进针,进针深度约为0.8-1.5寸,留针30min。同时,肩髃宜向肩关节直刺,作捻转手法。肩贞不宜向胸侧深刺。每隔10min行手法1次。唯独后溪,取1寸不锈钢毫针,直刺0.5-1寸,只留针,不作捻转。施治完成后嘱(协助)患者作肩部上臂上举、翻臂擦背、攀对肩、外旋、内旋等动作十分钟。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15次为一个疗程。 结果: 1.治疗组30例,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38-61岁,平均48.7±5.5岁,对照组30例,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40-64岁,平均49.4±5.8岁,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2.对照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是51.33±7.99,而治疗组的疼痛评分则是57.5±9.84两组疗法的疗效具有明显差异(P<0.01),表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对照组治疗后的活动能力评分是29.40±5.49,而治疗组的疼痛评分则是33.30±4.84。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上的明显差异(P<0.01)。在提升肩关节活动能力疗效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4.在治疗总疗效方面,治疗组愈显率为60%,对照组愈显率为30%,两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 火针结合针刺疗法治疗粘连期风寒湿型肩周炎的疗效优于单纯常规针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