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平解放以来,西藏广大农牧民一直享受免费医疗政策。免费医疗这一特殊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为保障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健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80年后,我区农牧区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免费医疗管理体制缺陷及经费的不足就暴露出来,如免费医疗经费一直没有明确的标准,与卫生事业经费捆绑在一起;对免费医疗的范围、标准没有明确规定。对这一制度产生模糊认识,没有达到应有的管理效果;随着西藏人口快速增长,免费医疗对象由解放初期的100万人增加到233万人,且还伴随着物价上涨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等等。对此,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关于“关键是看怎样对西藏人民有利、怎样才能使西藏很快发展起来,在中国四个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等重要论述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下发了《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在我区积极稳妥地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同时,转批了卫生厅等部门《关于在农村建立合作医疗制度试点的请示》、《西藏自治区免费医疗暂行管理办法》,该管理办法第一次明确了免费医疗的定义、原则和享受对象及免费范围,设立了免费医疗转向资金,确定了资金来源、经费管理及就诊制度,明确了减、免、收政策,逐步打开了多渠道筹集卫生经费的路子。2003年后,随着国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普遍实施,西藏也对运行了50多年的免费医疗政策进行了必要的规范,形成了西藏独具特色的、融农牧民免费医疗与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优点为一体的农牧区医疗制度。本文根据西藏的历史、人文特点,通过文献的收集对如何建立适合西藏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体系进行分析。从四个部分进行论述:论文第一章为导论,一方面阐述了研究目的和意义,另一方面研究了国内外的一些农村医疗制度。由于西藏农牧区卫生工作起步晚,农牧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突出,建立和完善农牧区医疗卫生状况,不仅实现了农牧民就医的公平权利,且提高了农牧区卫生条件和生活质量。第二章是对西藏农牧区医疗制度的实施及其成效的分析。首先回顾了农牧区医疗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概述了基金筹集及补偿的情况、藏医药的发展概况及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的成效。讨论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新农村合作医疗是一项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标准可以遵循,只能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完善。对于西藏独特的区情,更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西藏农村卫生医疗组织匮乏,就医环境差,资金和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第三章主要介绍了我国的上海、陕西、山东三个地区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以及对西藏农牧区医疗的可借鉴之处。具体包括:上海合作医疗有效地抑制了寻租行为,建立了合作医疗管理机构与农民之间的信任机制;陕西洛川县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来解决社区人群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以此控制危害健康的危险因素和防止小病拖成大病的因素;山东省的一些农村通过公益组织的红十字会加入农村医疗制度,既增加了社会资源流入医疗救助基金的渠道,又使医疗救助资金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第四章提出了完善西藏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的一些建议。加大政府的财政力度和监管力度、提高农牧民的收入水平、拓宽筹资渠道是建立西藏新型农牧区医疗制度的物质基础;要加大宣传力度,发展藏医药,培养卫生人才,提高服务效率,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来解决西藏农牧区医疗制度中存在的缺医少药问题,减轻农牧民负担,提高农牧民的健康水平。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是,第一,选题新颖,切合实际,实用性强。用社会保障学、保险学、卫生学、人口学以及社会学等学科交叉之处的农牧区健康保障作为研究对象;第二,论文根据大量的数据和实地调查分析了当前西藏农牧区医疗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制度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