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分区研究——以鲁山县为例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ghtd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土综合整治作为人类采取综合措施对某一空间范围内的国土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等全部活动最终实现永续发展的过程,已被视为服务于国家顶层战略的重要工作内容,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动力、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抓手、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核心平台和实现生态文明的建设路径[1]。传统土地整治规划分区是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为主要目标,其整治分区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国土综合整治任务要求。
  本文基于国土综合整治对整治分区的内在要求,统筹国土空间生态、生产、生活的功能诉求,确定农用地整治潜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潜力作为土地整治类指标;确定水源涵养生态重要性、水土保持生态重要性以及水土流失生态敏感性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指标作为生态环境类指标;确定城镇化率等指标作为社会经济类指标。在整治指标确定基础上,以乡镇为单元采用科学方法对各指标进行测算与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进行权重赋值,依据赋权重的指标综合评分结果,运用聚类分析进行国土综合整治初步分区,协调县域国土空间类规划,形成国土综合整治最终分区。
  本文运用国土综合整治分区理念与方法对鲁山县国土综合整治分区进行了实证研究,选取农用地整治潜力、城镇建设用地整治潜力、水土保持生态功能重要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明确指标体系权重,在GIS平台对各指标进行叠加分析,同时协调衔接县域空间类规划,构建了鲁山县国土综合整治分区。主要研究结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对研究区资源环境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定性与定量分析,运用《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中农用地整治潜力测算方法进行农用地整治潜力评价,依据《镇规划标准》、《河南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中城乡规划用地标准,对于研究区域内城镇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进行评价,同时对研究区的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在传统土地整治影响因子选取基础上,增加了城镇用地节约集约、生态功能重要性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影响因子,丰富了国土综合整治影响因子指标内涵。
  (2)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研究区国土综合整治分区因子权重赋值,在GIS平台空间分析模块对各影响因子权重进行栅格计算,采用聚类分析法进行整治分区划分,在此基础上,衔接协调鲁山县主体功能区划、城市总体规划以及生态功能区划等空间类规划,最终形成符合研究区发展诉求的国土综合整治分区。在传统以增加耕地为主要目的的土地整治模式基础上,统筹城乡关系、生态环境质量、人居环境质量,丰富了新时代对于国土综合整治分区的要求。
其他文献
杂粮中的一些活性成分,作为对抗超重和肥胖的药物或膳食补充剂,在近些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近年来,随着营养组学相关研究技术的发展,对食品混合物体系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在本研究中,分别对薏米、赤小豆、青稞、荞麦4种杂粮的提取物进行了降脂功能方面的评价与探索,旨在筛选出降脂效果最好的杂粮单品,对肥胖人群提供一定的膳食指导。本文结果如下:
  1.分别对薏米、赤小豆、青稞、荞麦4种杂粮的基础组成,提取物中的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蛋白质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氨基酸组成等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4种
甘蔗(Saccharum spp.)是最重要的糖料作物和能源作物,具有光合效率高、生物量高的特点,主要生长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在这两个地区,有将近1/3或1.7亿公顷土壤呈酸性,Mg2+与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结合能力较弱,并且由于其独特的化学性质,使得可交换性的Mg2+从土壤中流失,从而造成甘蔗产区普遍缺镁。尽管缺镁对甘蔗产量影响研究已有报道,但是甘蔗响应镁饥饿(完全缺镁)胁迫的分子机制未见报道。本
金针菇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并且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然而,关于金针菇中活性物质——蛋白聚糖尚未被报道,本研究从金针菇中分离纯化出蛋白聚糖,并对其结构理化性质和活性进行初步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利用DEAE-琼脂糖FF凝胶过滤层析法制备得到金针菇四个蛋白聚糖组分(PGD1、PGD2、PGD3和PGD4),并对这四个组分的糖含量、蛋白质含量、糖醛酸含量进行测定。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色谱法和曲线拟合技术,明确蛋白聚糖组分的一级结构和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结果表明PGD1中二级结构有β折叠和β转角;P
高血压是一种全球性的心血管疾病,常诱发多种并发症,而降压药物的长期服用会带来多种副作用,因此,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降压药物具有重要意义。活性肽因其分子量小、溶解性好、易于穿透和吸收等特点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降血压相关的药物和保健品开发。辣木富含蛋白质且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作用,其中叶片是辣木中蛋白含量和经济价值较高的部位。论文以辣木叶为原料采用碱性蛋白酶水解辣木蛋白制备ACE-肾素抑制肽,并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评价辣木叶ACE-肾素抑制肽的降血压活性及稳定性,可为相关食物源降血压肽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具体研究
来源于菜籽油饼粕的蛋白质氨基酸平衡性好、生物效价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近年来受到普遍关注的优质蛋白资源。然而,目前关于菜籽蛋白气液界面特性的报道较少,大部分都集中在其凝胶性、乳化性及其衍生物(肽)的生物活性方面。因此,深入开展菜籽蛋白泡沫特性及其气液界面组装行为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这一优质植物蛋白资源的应用范围,还可为天然食品配料的选择提供新方案,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因此,本文首先考察pH值对菜籽分离蛋白结构与功能特性的影响,继而以此为基础分别探究pH和盐离子强度对菜籽分离蛋白起泡能力和气液
乳液体系在食品中有着广泛应用,而其稳定的核心是乳化剂。传统乳化剂多为化学合成的高分子或一些表面活性剂,随着绿色健康饮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更期望用绿色天然产物代替化学合成物作为乳化剂。菜籽分离蛋白(RPI)是从榨油副产物菜籽粕中提取的优质蛋白,具有优秀的乳化特性,但一直未被系统的开发利用,因此探索RPI在乳化剂方面的应用对于丰富RPI的功能性及构建绿色健康的乳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实验室制备的菜籽分离蛋白进行了系统的表征,研究了其与乳化相关的物理特性为后文解释其在乳液中的乳化行为提供理论依据;继而利
本研究以薏米、红豆、青稞、荞麦4种杂粮为原料,在普通粉碎的基础上,通过气流式超微粉碎进一步处理,得到4种杂粮的超微粉。通过测定4种杂粮粉超微粉碎处理前后的理化特性与功能特性,筛选出两种具有较高生理活性的杂粮超微粉,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一款冲调效果好、营养价值高、口感顺滑的复配杂粮代餐粉。本研究为杂粮资源的利用与杂粮食品的深度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经超微粉碎处理后,青稞与荞麦的超微粉粒径在15μm以下有集中分布,薏米则在18μm处集中分布,并且4种杂粮粉的溶解度显著提高
花生是我国产量丰富的经济作物,其副产物花生壳绝大部分被焚烧丢弃,极少部分再加工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研究表明花生壳富含黄酮、多酚等化合物,具有抗菌作用,但抗菌组分和机理还不明确。本研究针对花生壳提取物开发为食品天然防腐剂存在的问题,通过花生壳提取物分离纯化和抗菌活性跟踪检测的基础上,确定其主要抗菌组分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花生壳分级提取物抗菌活性和稳定性的测定
  采用滤纸片等法测定不同极性溶剂花生壳分级提取物对食品中常见的致病菌和腐败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
香菇(Lentinus edodes)营养丰富、风味独特,但由于水分含量高容易发生腐败变质,影响商品价值。脱水干燥能有效维持香菇的品质并延长货架期。但脱水香菇易吸潮,其包装方式粗放简陋,仅采用普通塑料包装袋甚至无包装,实际贮藏条件也良莠不齐。这都会使脱水香菇在储运过程中食用品质劣变、微生物生长。本文通过分析脱水香菇在不同水分活度(water activity,aw)环境下品质和细菌菌相的变化,明确安全贮藏条件,分析细菌菌相变化与挥发性成分之间的关系,确定重点致病细菌并建立其控制技术。主要结果如下:
随着乡村振兴规划(2018-2022)的提出,人们对农村地区及农民生活的关注有所提高,农村文化生活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村民是否愿意参与文化活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到达文化设施的便捷程度,也可以称为文化设施的可达性。因此,为了提高农村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村民精神文明建设,了解并提高当前文化设施的可达性尤为重要。通过对文化设施可达性进行研究可以掌握现存文化设施的分布状况,最终加强农村地区文化设施的建设并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本文的研究区为山西省永济市除城北街道办、城西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