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某学科的发展历史进行撰写,自公元前四世纪起就已出现。十八世纪后,学科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学术版图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学科史的研究对学科今后的发展方向,对学科专业化、规范化的进程都有着十分巨大地促进作用。与众多传统学科相比,传媒经济属于一门新兴学科。其作为一个专门研究领域,在西方国家的发展亦只经历了近六十年的时间,国内仅有二十年左右。因此,传媒经济学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在系统地梳理国内外传媒经济学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在学科史视野下,运用文献计量研究、定量研究等研究方法,本论文以时间作为研究线索,从“内史”与“外史”这两个维度同时对传媒经济学研究的发展进行梳理与分析。在对史实的了解和文献分析基础上,描绘出西方传媒经济、中国传媒经济学研究的起始、发展的过程。在对西方传媒经济学研究的梳理与分析后发现:在其早期研究阶段,经济学家是最先介入这一研究领域的研究者,而这段时期的研究呈现出独立、分散的研究格局。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在全球传媒经济大繁荣的现实背景下,西方传媒经济学发展迈入了成熟与范式建构阶段。此时的研究拥有了一批较为稳定的研究队伍,经济学、新闻传播学学科背景的学者是其主要研究力量。核心研究者间也存在着合作关系,科学共同体已经形成。经济学研究范式是西方传媒经济学最主要的研究范式。这些都标志着西方传媒经济学研究已经进入了“常规科学”阶段。基于对相关研究文献的分析,本文将中国传媒经济学研究的发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梳理与研究:初始研究时期、“前科学”时期、迅速成长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前的初始时期,由于中国民营报业的兴起以及新闻学的发展,新闻传播学者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就提出了传媒经济相关议题,但由于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体制变迁,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与传媒经营活动的终结一样,相关议题两次提出、两次被终止,实质性的研究尚未展开。直到七十年代末期,在传媒业界对“经营”的呼唤下,传媒经济相关领域研究才再次引发学术关注,传媒经营问题,广告问题在以业界为主的研究者中被提及。1993年至2000年,本文将这段时期划定为中国传媒经济学研究的“前科学”时期。这时的传媒经济学相关研究是在国家政策与业界发展的推动下展开的,学界和业界同时构成了传媒经济学研究的知识生产。新闻传播学学科背景研究者是中国传媒经济学研究绝对主力。这段时期的研究没有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没用科学共同体,中国传媒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出现缺失。2001年至今,是中国传媒经济学研究的迅速成长期。在传媒产业、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中国传媒经济学研究从文献数量、研究队伍、研究内容、学科建设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界成为其绝对研究主力,研究者的学科背景更为多样、学科的自觉建制亦已开始,中国传媒经济学研究正向着“常规科学”阶段迈进。但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对于其研究范式的困惑,预示着中国传媒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危机。2008年后,中国传媒经济学研究出现“放缓”现象,学科自身发展遇到阻碍。在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后,笔者认为对西方传媒经济学已有的研究方法与理论范式导入未完成,新的一系列问题又等待着解答所带来的中国传媒经济学研究的“双重范式危机“是阻碍该学科发展最为主要的因素,中国传媒经济学期待着范式的建构。而根据中国传媒经济学的所面临的现实,在由五部分组成的研究框架下,笔者从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传播学三大理论范式维度出发,为中国传媒经济学构建了集经济学与新闻传播学为一身的研究范式,试图解决传媒经济学学科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本文在研究中不可避免会存在局限。而在这一研究的基础上,为今后传媒经济学学科发展研究也提供足够的线索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