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带来了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改变,同时也对当代政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互联网空间的自由平等给公民建构了一个自由讨论的场所。长期以来在直接政治表达缺位的公民终于找到了一个行使自己政治表达权的场所,网络民主时代已经到来。在这种新形势下,值得关注的是网络民意表达在公共政策建构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近年来,从“孙志刚案”、微博打拐、“唐慧案”,再到政府对房屋拆迁、城市管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等,越来越多的公共议题在互联网上征集意见,网络民意表达在公共政策建构过程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新生事物不可能十全十美,在这个过程中,网络民意表达也对公共政策的建构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网络民意表达通过网络舆论施压、网络政治动员、网络政治参与、网络政治协商等方式参与到公共政策的建构过程中来。但正如一枚硬币有正反两面,网络民意表达对公共政策建构的影响也应辩证来看。一方面,网络民意表达能够促使社会问题转变为公共问题、推动公共议题的形成,提升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性,创造良好的政策执行环境,增强公共决策公信力。另一方面,也存在着话语垄断使公共政策制定缺少公共性、出现“假民意”、群体极化等问题。本文从权利和权力的视角出发,梳理了网络民意表达对公共政策建构的内在逻辑,构建了几种网络民意表达影响公共政策建构的作用机制,分析了不同作用机制的表现形式;重点剖析网络民意表达对公共政策建构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指出网络民意表达作为政策建构过程中一种重要的补充性手段,能够激发个体参与政治的欲望,使民主政治参与度得到提高,因此应辩证的看待这一事物;给出了在公共政策建构过程中发挥网络民意表达积极作用建议,包括应努力营造参与型政治文化氛围,提升公民自身的媒介素养、提高公民政治参与水平,建立完善的网络法制并加强监督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