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脊髓拴系综合征(TCS)术后远期疗效并不令人满意,部分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尿便功能障碍,如尿潴留、尿便失禁、便秘、污便等。本文应用短期经皮电刺激对TCS术后存在尿便功能障碍的患儿进行治疗,通过测定其治疗前后直肠肛管压力动力学、尿流动力学、肌电图和神经电生理的变化,初步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对TCS术后患儿的效果。 材料与方法 随访脊髓拴系术后1~18年患儿44例,男27例,女1 7例,年龄5~22岁(平均11.4岁),进行问卷调查。对随访脊髓拴系术后存在尿便功能障碍的患儿20例进行治疗,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7~22岁,平均11.4岁,均于我院行椎管探查、终丝粘连松解术,经术中探查及MRI证实,全部诊断为脊髓拴系综合征。手术年龄1月~12岁,平均5.4岁,随访时间为1~18年,平均6.6年。应用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尿便功能障碍,并利用肛门括约肌神经电生理、尿流动力学、直肠肛管压力测定和肌电图的变化等方法对治疗前后的尿便功能进行全面、系统和动态的评价,评估其治疗效果。 结果 进行短期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之后患儿的二便功能临床评分明显提高(1.72±0.44分 vs 2.09±0.29分,P<0.05),尿便功能障碍症状也明显缓解,部分异常的客观指标也有明显恢复,肛管收缩压增高(113.99±59.98 mmHg vs 169.27±41.25mmHg,P<0.05),肛管收缩向量容积增高(46174.95±929.37cm~*mmHg~2 vs 69021.25±785.65 cm~*mmHg~2,P<0.05),治疗后膀胱容量<50%计算容量、逼尿肌低顺应性、残余尿量>50ml及不稳定膀胱的患儿的例数明显减少,会阴—肛门反射潜伏期(84.98±13.82ms vs 52.02±10.81 ms P<0.05)、脊髓—肛门反应潜伏期(6.73±1.32ms vs 4.62±0.99ms P<0.05)明显缩短,会阴皮肤感觉阈值(31.15±3.51 vs 17.03±1.37,P<0.05)、肛周皮肤感觉闭值(49.56士17.32 vs 21.15士5.47,P<0.05)明显降低。结论 1、神经电生理检测、尿流动力学检测和直肠肛管压力动力学检测能够对TCS术后患儿尿便控制障碍机制和治疗效果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的评价。 2、短期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TCS术后患儿的尿便功能障碍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对改善排便排尿功能障碍、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