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功的研发(R&D)投资活动有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我国企业的研发投资水平普遍较低,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水平和研发强度也低于国际水平。因此本文尝试从融资约束角度来探讨R&D投资不足问题,分析论证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R&D投资不足,是否受到了融资约束的抑制,并且何种融资渠道对R&D投资产生了融资约束。本文在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R&D投资融资约束的现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约束及R&D投资概念进行界定,并以信息不对称理论、融资约束理论和代理理论为基础提出两个假设,即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约束指数与R&D投资显著负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融资与R&D投资显著正相关,债务融资与R&D投资显著负相关。本文选取沪深两市A股上市的198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2010-2013年的数据共计792个研究样本。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融资约束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R&D投资的影响以及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两种融资渠道对R&D投资的影响。由于融资约束程度不能直接衡量,本文运用多元财务指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法构建融资约束指数,作为衡量融资约束程度的替代变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融资约束制约了企业的R&D投资,在两种外部融资渠道中,股权融资对R&D投资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债务融资对R&D投资有显著的制约影响,说明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R&D投资受到了债务融资方面的约束。为了缓解融资约束对R&D投资的抑制程度,提出了改善内部现金管理;加大金融政策扶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改善R&D投资的信息披露,降低投融资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