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经济做出了“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判断,要求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进行转型升级,从关注GDP增速转向注重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提升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经济、社会生活水平以及环境质量的提高。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5年来,三地在缩小区域差距、破解体制障碍、完善城市群布局、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等关键环节取得了积极进展,经济发展质量得到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京津冀经济发展质量,推动协同发展进程,需要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准确掌握京津冀经济发展质量的现状及主要差距。本文以高质量发展内涵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基础,构建了包含经济活力、结构优化、科技进步、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生态友好6个维度的指标体系。利用2005-2017年京津冀三地的指标数据与2012-2017年京津冀各城市的指标数据进行了实证测算。结果表明:京津冀经济发展质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北京的经济发展质量最好,其次为天津,最后为河北,并且河北的经济发展质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增速方面,河北发展质量得分增速较快,河北与京津的发展差距在不断缩小。城市层面,除京津外,河北省内经济发展质量得分前三的城市依次为廊坊、秦皇岛、石家庄。由泰尔指数可以看出,河北省内城市间的发展较为均衡,京津冀发展差距主要源于河北与京津之间的发展不协调,尤其是科技进步维度。空间布局方面,表现为中低发展质量及低发展质量城市环绕着京津双核的发展场景,并且以京津为分界线,北部城市的发展质量普遍高于南部城市。同时,京津冀发展质量分布表现为轻微中心化聚集,距离京津距离较近的廊坊、唐山、秦皇岛发展质量好于其余较远地区,京津的经济辐射效应不明显。对此,京津冀应破除行政壁垒,统筹发展,形成交通一体、产业对接、环境共治的良好环境,带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