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8年我国全面推进了城镇居民住房制度的改革,取消了住房的福利制分配,转向住房的市场化,此举明确了居民住房产权的私有化,居民购房的热情高涨,住房需求开始集中释放。住宅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山西省地处中部,其住宅业与我国发达地区相比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八五”时期,全省住宅业才初具规模,住宅市场交易步入正轨,到“十五”时期住宅开发投资规模逐步扩大。全省住宅市场随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当中,山西省住宅市场运行出现了很多问题。供求总量上,从非均衡的角度对山西省住宅市场的现状以及住宅非均衡特点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山西省住宅市场供求总量的非均衡,构建住宅供求非均衡模型,模型显示出山西省住宅供求分别呈现出两个阶段的非均衡,2004年以前供不应求,2005年至今供大于求。之后提出山西省住宅市场非均衡度的概念,用以测算山西省住宅供求总量非均衡程度和方向,为宏观调控住宅供求总量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和调控指标。对山西省住宅市场结构问题从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即住宅户型面积结构非均衡和市场内部各产品投资的非均衡。研究表明,90平米以下和140平米以上这两种户型结构在不同时期的供求情况不同。2010年以前,90平米以下的住房存在供不应求的状况,2011年供给才有所增长。140平米以上的大户型住宅一直是开发商热衷建设的,因为其销售前景很好。在内部产品结构上,形成了以普通商品住宅为主的住宅产品的供应体系,对经济适用房的投入比例正在逐年加大。从需求方面来看,投机性需求严重,作为供给主体之一的开发商来说都热衷于开发大户型的商品住房,使得广大中低收入家庭所需的小户型住房紧缺,导致有效需求不足。总体上来说,供求总量呈现出非均衡的发展态势,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市场的失灵有其自发性和滞后性,单纯依靠市场自发进行调节需要的周期比较长,所以,国家出台很多宏观调控政策来调节住宅市场。通过制定相关经济政策,运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来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是使住宅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可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