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及癌旁组织中PrPC和FOXP3的表达,探究PrPC和FOXP3表达与OSC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及在OSCC中PRPC和FOXP3表达的相关性,对OSCC的发生机制增加新的认识并寻找潜在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7-2020年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且病理科确诊存档的156例OSCC石蜡组织标本及96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及癌旁组织中PrPC和FOXP3的表达,探究PrPC和FOXP3表达与OSC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及在OSCC中PRPC和FOXP3表达的相关性,对OSCC的发生机制增加新的认识并寻找潜在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7-2020年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且病理科确诊存档的156例OSCC石蜡组织标本及96例癌旁组织标本,标本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信息及预后情况通过病案库及随访详细了解并记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rPC和FOXP3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用SPSS21.0统计分析两者与OSCC进展的关系及两者在OSCC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与癌旁组织相比,PrPC和FOXP3在OSCC中显著高表达(χ~2=118.223,P<0.001;χ~2=32.825,P<0.001)。2.PrPC的高表达与OSCC患者的年龄(χ~2=4.605,P=0.032)、分化程度(χ~2=7.408,P=0.006)、T分期(χ~2=10.494,P=0.001)及TNM分期(χ~2=9.960,P=0.002)相关;而与性别、淋巴结转移等无显著相关性(P>0.05)。FOXP3的高表达与OSCC患者T分期(χ~2=6.843,P=0.009)、TNM分期(χ~2=6.032,P=0.014)相关;而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无显著相关性(P>0.05)。3.Kaplan-Meier分析表明PrPC和FOXP3在OSCC中高表达患者术后的生存时间显著少于PrPC和FOXP3低表达患者(χ~2=8.855,P=0.003;χ~2=7.006,P=0.008)。4.Cox单因素显示,T分期(P=0.032,HR:1.886,95%CI=1.058~3.363)和TNM分期(P=0.032,HR:1.901,95%CI=1.058~3.414)、PrPC的高表达(P=0.005,HR:2.455,95%CI=1.317~4.574)、FOXP3的高表达(P=0.012;HR:2.320,95%CI=1.207~4.458)是Cox回归模型中的重要因素。Cox多因素验证了PrPC的高表达(P=0.031,HR:2.019,95%CI=1.067~3.818)、FOXP3的高表达(P=0.017,HR:2.249,95%CI=1.157~4.371)与OSCC患者的死亡有关,是OSCC患者的预后独立因素。5.Spearman相关性得出在OSCC中PrPC和FOXP3的表达呈正相关(r=0.175,P=0.029)。结论PrPC和FOXP3在OSCC中高表达,两者表达呈正相关,有协同作用,两者对评估OSCC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意义。
其他文献
新时代的教育注重的不仅有知识,还有能力,其中就包括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成就的不仅是学生在校阶段的成长,还有踏入社会后的发展。国内外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和先秦时期,一开始国内外学者都致力于研究自主学习的相关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对于自主学习的理论研究逐渐趋向于实践研究。目前,国内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现状研究、教学模式研究,而探讨生物教学设计中如何体现自主学
STSE教育作为将人类社会、环境、科学、技术等关联,培养应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具有科学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的教育,与我国生物学课程目标“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不谋而合。虽然至今有关STSE教育的研究相对较多,但将STSE教育落实到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提供可应用于高中生物学课堂的融入STSE教育的教学设计,从而促进STSE教育在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实施。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了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推动了教育教学的变革,即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育现代化。微课程的出现与广泛应用恰符合时代发展的进程,是教育教学在信息化高速发展背景下的表现之一。同时,21世纪也是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时代,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特别是各学科核心素养提出后,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界一个关注的热点。随之而来的是教学评价的变革,高度关注学生
生物学实验作为生物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等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教育部于2003年发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简称实验版课标)已经积累了优秀且丰富的课程改革经验,《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简称新版课标)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更新与优化。与实验版课标相比,新版课标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等内容中对实验的相关表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要充分反映科技发展和学科发展前沿,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如今,生物学研究正蓬勃发展,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为使学生紧跟时代步伐,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探索将生物学前沿知识融入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切入点。生物学科研成果应用于生物学教学中,能筑牢学生生物学理论基础,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创
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培养学生科学思维逐渐成为国家教育和个人发展的要求。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学生要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科学思维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指在事实和证据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并划分为由浅入深四个水平。科学思维的发展往往从思考问题开始,而“问题串”教学就是利用一组有逻辑关
目的:调查新疆某三甲医院不同年龄分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情况,为这一疾病类型及临床诊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通过检索电子病案库,收集根据ICD-10编码列出所有2008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5616例患者,筛选合并房颤的2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年龄分层分为年龄≤65岁组(中年组),65岁75岁组(高龄组)。
目的:探讨齿科氧化锆制备流程,同时研究两种终烧结方法对0.25 wt%AL2O3掺杂3Y-TZP氧化锆密度、气孔率、硬度、挠曲强度、表面形貌与晶相结构等性能的影响。方法:预实验采用常规无压烧结方法制备符合齿科氧化锆机械性能要求的试件。三次重复预实验,常规终烧结制备的试件均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记录预实验过程相关参数,正式实验时使用。使用预实验相关参数制备预烧结试件,唯独改变终烧结方法,比较不同烧结方
目的:经床旁超声监测并分析创伤患者发生失血性休克时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的管径变化对休克诊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就诊于我院急诊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以及创伤未休克患者,经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分为休克组和未休克的对照组,收集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等一般数据。使用床旁超声仪测量并记录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治疗前后
目的:研究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的水平,探讨两者可能存在的相关性及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在疼痛科门诊收集85例确诊为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在本院体检科收集健康体检者8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记录两组年龄、性别、体重、身高、生活环境、户外运动情况、吸烟饮酒史等一般资料,就诊当天在门诊检验科完成采血,检测25羟基维生素D(25-(OH)D)、血沉(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