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化背景之下,加之我国社会转型正处于关键期,文化冲突加剧凸显文化危机。本文以文化的生成与发展为起点,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文化观为理论基础,系统阐释马克思对“文化”一词的解释,认为人的实践活动是文化生成的最深刻的基础,因而社会历史条件对文化的生成有着比自然环境更为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之上,深究文化危机的成因,即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的变化是其最为根本的原因,而文化内部造成的文化内在超越性和整体自在性之间的矛盾是其内在原因。文化危机出现之后往往冲击着社会主流价值观,使得个人价值观取向失范、信仰缺失,人们往往开始怀疑自己,对自己的存在价值和意义丧失信心,给人们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但文化危机还带来了新的机遇,没有文化危机的发生,就不会有新文化取代旧文化,即不破不立。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是经验研究法与科学抽象研究法相结合、现实的历史叙述方法与唯物主义的辩证叙述法相结合以及文献分析法,并在研究过程中着力解决以下问题:首先,突出文化是发展变化的,由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决定;其次,看到文化危机中“危”是过去的,“机”是将来的,没有“危”就没有“机”,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会;最后,新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是对旧文化的扬弃,因而不能切断二者之间的联系,没有文化危机与旧文化铺垫就没有新文化的生成与旧文化的转型。在当代,国外对文化危机的研究多侧重于对西方技术理性的批判,并且由于中西方社会等因素的差异,其理论不一定适合中国国情;而国内的研究大都集中在社会学研究层面,真正上升到文化哲学层面的著作反倒不多,尤其是以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理论根基的文化危机问题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因而在文化危机与文化发展机遇并存的情况下,要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结合中国国情,并以西方研究为参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科学合理地评价与选择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策略与方针,走文化探索与文化创新之路,为文化危机寻求一张良方,有效地解决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文化危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