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恶性肿瘤家族史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差异及首发转移倾向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mmorean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尽管过去几十年在治疗乳腺癌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大多数远处转移患者的预后仍旧很差。恶性肿瘤家族史(familial history,FH)被认为是癌症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目前尚不清楚恶性肿瘤家族史是否与特殊部位的转移风险及无病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相关性。本研究旨在确定恶性肿瘤家族史与乳腺癌(breast cancer,BC)转移模式之间的联系,此前无相关文献发表。我们提出了不同恶性肿瘤家族史影响乳腺癌特定器官转移风险的假设。研究重点方向是具有不同恶性肿瘤家族史的乳腺癌患者首发转移倾向性的差异,以及家族史对PFS的影响,研究结果将用以预测乳腺癌器官转移风险。方法:癌症家族史评估是在病例诊断和随访时,通过访谈自我报告癌症家族史。我们严格控制经标准治疗后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入组。纳入研究的转移部位包括局部复发、对侧乳腺、脑、肝、肺、骨、消化系统。Fisher的精确检验或卡方检验统计分类数据和描述性变量统计。为观察FH与远处转移的关系,对整体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分析,筛选出与远处转移风险相关的影响因子,观察家族史是否为远处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相同方法进一步检验各种家族史与各首发转移部位之间的相关性。COX回归和生存分析用以检验家族史级别和复数家族史数目与乳腺癌转移的相关性。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FH这一变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恶性肿瘤家族史可作为乳腺癌转移风险预测因素。对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1)与无相关家族史患者相比,肺癌家族史患者骨转移风险降低;肺癌家族史与淋巴结及对侧乳腺复发风险降低相关;(2)乳腺癌家族史与肺转移呈正相关;乳腺癌家族史与淋巴结及对侧乳腺复发呈正相关;乳腺癌家族史与脑转移呈正相关;(3)消化道肿瘤家族史与骨转移呈正相关;肝转移与各家族史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恶性肿瘤家族史能够预测乳腺癌转移倾向,乳腺癌患者家族史亚型与特定转移部位相关,对预后有不同的影响。
其他文献
在我国,宫颈癌(Cervical Cancer)发病率高居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第二位。化疗治疗宫颈癌的耐受性问题仍然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因此,非常有必要进一步探究宫颈癌对化疗药物
目的:白内障是最常见的导致视力损害的眼病之一,也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s,GBD)调查研究显示,在世界范围内,白内障伤残调
西班牙“联合左翼”成立于1986年,由一个松散的选举联盟发展而来,1992年正式注册为一个政党,至今已经拥有三十多年的历史,“联合左翼”自成立以来就试图加强其多元化的形象,
叶酸(folate)隶属于B族维生素,是一碳代谢的关键组分。叶酸与DNA甲基化、DNA合成的保真性及损伤修复息息相关。叶酸缺乏对上述DNA正常代谢活动具有胁迫作用,从而提高多种遗传
随着智慧、高效、清洁的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为了保证电网的安全高效运行,需要及时准确掌握相关重要信息,其中电流信息尤为重要。电流传感器作为电流测量元件,在人们的生活以及工农业领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工业设备、新能源、汽车电子和医疗设备等领域。目前的各类电流传感器大多数都需要外接电源供电,因此能耗较高无法满足智能电网的要求,同时大多数电流传感器只能测量单根载流直导线,大大限制了其应用领域。针对
当DNA受到刺激以致损伤时,p53基因表达水平迅速升高以应对外界刺激.当刺激较小时造成的损伤较小,p53基因将促使细胞短暂的生长停滞以达到修复损伤的目的,之后又恢复到正常水
目的:比较兔VX2恶性骨肿瘤放疗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ovoxelincohorent movement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IVIM-DWI)定量指标变化与肿瘤细胞密度、MVD、VE
教材作为教学的三要素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词汇作为汉语四要素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习者汉语学习的成败,而生词出现频率对于学习者能否习得生词有着
搭配在英语语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准确使用搭配能够直接反映出一个人掌握一种语言的程度,因此其意义不可忽视。英语搭配的使用和辨析一直是英语学习者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所关
基于超分子大环修饰的无机纳米粒子的有机-无机纳米复合体系,以其高效、高度可控、功能多样化等优势,在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工业等领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生物医药与诊疗研究方面更是有着极大的应用潜力。超分子大环是一类具有出色主-客体性质的化合物,而无机纳米粒子往往有着独特的磁学、热学或光学特性,因此通过二者复合所制备的超分子大环修饰的无机纳米粒子被赋予了更多的优异特性,大大扩展了其在诸多领域的应用。